2020年“南京市最美人民调解员”名单
2021-01-13 21:2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策划 宁司 摄影 宁司 文字 王玥  
1
听新闻


2020年“南京市最美人民调解员”名单

  编者按:

  “最美人民调解员”评选活动结果揭晓,郑玉英等15名调解员被评为“南京市最美人民调解员”。

  为选树全市人民调解员队伍中的先进典型,南京市司法局于去年10月起组织开展“南京市最美人民调解员”评选活动,经过宣传发动、各区(江北新区)推荐、候选人审核、组织网络投票和纸质投票等程序,评选出15名在调解战线上工作突出、群众认可的“最美人民调解员”。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组织,社会反响强烈,网络投票达762.5万人次,人民调解员的风采得到广泛展示。

  人民调解,是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目前,南京市在区、街镇、村(居)委员会都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派出所、交巡警大(中)队、信访局等处理矛盾纠纷比较集中的部门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近年来,还设立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一大批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以及标准化家事调解社区工作室、老兵调解室等各类特色鲜明、贴近群众的品牌调解工作室。全市现有1600多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和7800多名人民调解员,各类调解组织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近年来每年调解纠纷10万件以上,其中2020年累计受理矛盾纠纷超过16万件。


  他们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他们用笑容化解纠纷,用热情消弥怨恨;他们时刻把群众利益装在心中,常年奔忙在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每天活跃在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他们不畏严寒酷暑,不分白天黑夜,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有群众需要,就出现在哪里;他们挥洒着汗水,奉献着智慧,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他们是人民调解员,让我们一起为“南京市最美人民调解员”们点赞!

郑玉英

南京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郑玉英1982年2月参加工作,2016年1月正式加入人民调解的队伍。凭借着20余年的医学临床工作经验与10多年的医患矛盾协调经验,她先后在鼓楼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南京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担任常务副主任、专家咨询部部长及专职人民调解员的重任。2020年8月,她被南京市人民调解员协会聘为医患纠纷专业委员会委员。

  郑玉英在调解岗位上认真履行职责,坚持做到严格调解与灵活处理相结合,力争给每位患者、每个家庭一个公正公平的交代。她秉承着“不忘初心、调解为民、公平公正、温暖百姓”的服务理念,依靠专心、诚心、耐心的工作态度为平安江苏、平安南京、平安医院作贡献。4年多来,她接待群众来电来访489件,受理纠纷263件,调解成功257件,调解成功率98%。她的调解能力得到了省、市领导和医患双方的一致肯定,收获医患双方赠送的锦旗6面,表扬信2封,在2016-2018年度南京市医疗纠纷处理和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先进评选中被市卫健委和市司法局共同授予“先进个人”称号。在2017-2019年度工作中,被市司法局评为“全市先进人民调解员”。

 

王晓燕

栖霞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她是司法行政战线一名年轻的“新兵”,也是有着10年调解履历的“老手”;她年纪虽小,纠纷来袭时却有着强大的内心;面对纠纷当事人,她饱含同理心,关键时刻也能把握住法与情的界限——她就是王晓燕。

  10年前,稚气未脱的王晓燕成为苏北基层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她骑着电动车穿梭在田间地头,既能处理百姓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替当地党委政府处置民工集体欠薪的“大事”,累计化解纠纷240多起。2014年,她调入南京市栖霞区司法局,负责全区人民调解工作并兼任区调委会副主任。变的是工作地点,不变的是为民解忧的初心。作为区调委会副主任,她在化解复杂纠纷的同时,也当好全区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的领路人,创出了“栖事宁人”和“娘家人”家事调解工作室等有影响力的调解品牌,辖区内涌现出郭凤萍、包明昌等榜样调解员,以及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栖霞区道调委等先进调解组织。

  风雨兼程,十年磨一剑。10年的调解生涯,她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纠纷类型。未来的10年、20年,她将保持初心、怀揣使命,继续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黄立群

鼓楼区江东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春风化雨润民心,真情调解促和谐。黄立群与人民调解工作结下不解之缘,他以火热的心、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尽心尽力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为农民工追讨血汗钱,处理上下楼邻里权纠纷,保障市、区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参与群体性上访案件和重大疑难矛盾调处,既是矛盾纠纷的消融剂,也是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用公平诚信的利剪,裁断一桩桩纠纷。4年多来,先后接待居民来访1000多人次,成功调解大小矛盾纠纷200余件,累计调解纠纷总金额达4844461元。2019年,黄立群被评为南京市“先进人民调解员”。

  作为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没有高唱的赞歌,没有冲锋陷阵的奋勇,但黄立群在平凡的岗位上,凭着对工作的执着、对群众的热情,无悔奉献于基层人民调解事业。他反复琢磨,认真学习研究,总结出一套有目共睹的工作经验和方法,其中矛盾排查“网格化”、调解纠纷“零距离”就是他的创新。多年来,黄立群扎根基层司法行政岗位,使江东街道人民调解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真正做到“依法调解、合理调解、真情调解”,为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环境。

 

陈海燕

江宁区汤山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


  在汤山,群众都知道,有困难,找陈海燕!在基层司法一线摸爬滚打了15年,陈海燕被辖区群众称为“柔情女汉”,成功调处各类复杂矛盾纠纷1400多件,调解成功率达99%,其中包括涉案金额达3000万元的群体性讨薪等多起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的事件。她调解的案例多次入选南京市优秀人民调解案例,先后获得“市先进人民调解员”、“市最美人民调解员”提名、“区人民满意政法干警”、“区三八红旗手”等十多项殊荣。

  陈海燕一直工作在汤山辖区,从办事员到主持工作,从主持工作到担任司法负责人。为了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陈海燕主动参与辖区社会管理创新,大胆创设“4+1+N”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即:司法所、派出所、法庭、检察室4个职能部门加上社区责任主体,根据不同矛盾纠纷类型,对矛盾纠纷进行联合调解;对复杂纠纷则扩大联动联调范围,牵头劳保、妇联、民政、计生等多个部门组成联动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多元力量化解矛盾纠纷,将“微型调解室”“微型司法”搬到群众家门口。在此基础上,陈海燕还大胆建立草根型参与机制,“赵德根调解工作室”“杜礼根调解工作室”等一批地方品牌调解室应运而生,提高了社区治理能力。

 

朱志华

六合区金牛湖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从1990年踏入司法所大门的那一天起,朱志华就下决心扎根金牛湖的山山水水、家家户户,一定要把国家的法律、党的政策和自己对人民的一片热情通过调解、宣传等方式送到群众心中。作为六合区金牛湖司法所所长兼街道调处中心主任,朱志华一直紧紧围绕金牛湖街道中心工作做好服务工作,坚持发扬苦干、实干的精神。

  调处矛盾纠纷,在很多人看来是别人家的事,也是跑断腿、磨破脚的苦差事,但对于朱志华来说,却是“自己家的事”。早在2014年,他就着手成立巡回调解工作室,变百姓走进来调解为调解员主动走出去化解,尽最大可能避免和减少矛盾激化,有力推动了街道大项目建设和区域的稳定,确保了2014年青奥帆船赛事的顺利举办以及2016-2017年金牛湖街道“野生动物王国”和“恒大养生谷”两大重点项目征地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多年来,只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大到街道中心工作中的矛盾,小到家庭财产和赡养、邻里矛盾纠纷,朱志华都及时认真接待化解,从不懈怠和推诿,带领广大调解员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职能和作用,也使朱志华成为一名调解能手,为所在街道中心工作和服务人民群众作出了成绩,每年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未发生“民转刑”和越级上访、进京访案件。

 

沈大明

高淳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


  1989年,沈大明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以全县学法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调入乡司法所从事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工作,因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2007年调任高淳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从事人民调解30余年,他调解纠纷数千件,先后荣获“高淳区司法局先进个人”“南京市医患纠纷调解先进个人”“南京市先进人民调解员”等光荣称号20多次。

  自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以来,沈大明以诚心、热心、耐心和真心去对每一个当事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老党员“一心向公,一心为民”的不悔誓言。

王必宏

浦口区江浦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如果说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江浦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王必宏就是一名驻扎江浦街道、默默坚守防线的好战士。

  王必宏所在的江浦街道辖区面积195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常住人口17万余人,是浦口区的核心区域,是全区人民调解防线的重要一环。作为街道人民调解工作的总指挥,王必宏一锹一镐地夯实着街道的人民调解防线,将“婚姻家事调解工作室”“老兵调解工作室”“老沈调解工作室”“标准化公调对接中心”等一个又一个工作室、工作站建在了人民调解的最前沿,推动树立了烈士塔社区“贤爱堂”、华光社区“乡贤议事堂”等一批新乡贤品牌。王必宏还与街道联勤办和社区代表共同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依托辖区190名网格员、491名楼栋长,打造“大联勤+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仅在2020年1-10月,全街网格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近1100件,有力保障了辖区和谐稳定。

 

黄俊友

江北新区长芦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


  自2014年担任江北新区长芦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驻长芦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专职调解员以来,黄俊友化解了大量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扬子石化公司、南京化工园区等大型企业园区的生产经营秩序以及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了地方经济稳定发展,工作室多次收到服务对象赠送的锦旗和感谢信。他主持调解各类纠纷1322件,调解成功率达99%,协议履行率达100%,涉及人员6308人,涉及金额1.12亿元。

  “公平公正 耐心调解”“心系企业 为民解忧”是当事人为感谢黄俊友送来的锦旗。赞誉背后,是黄俊友多年来始终倾听民生民意、坚持调解为先、创新调解方式方法的不懈努力,从“十万火急”到“息事宁人”,让人民调解真正走进了辖区企业,走进了百姓的心中。6年来,黄俊友没有因为岗位平凡而不为,没有因为情势危急而退缩,他始终用真情维系这片热土。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始终坚守在人民调解第一线,为园区和谐稳定作出贡献。

 

柏汉权

秦淮区月牙湖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秦淮区月牙湖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月牙湖派出所调解工作室调解员柏汉权在2017-2019年的3年间,独立调解和参与调解各类纠纷1545起,其中民事纠纷(婚姻家庭、经济债务、劳资、邻里纠纷等)805起,治安案件纠纷(殴打他人、故意损坏公私财物、宠物伤人等)703起,刑事案件中的赔偿部分纠纷24起,其他纠纷13起。涉案涉事总金额高达5738万余元,调解成功率高达98%。

  3年来,柏汉权灵活运用多年从事公安的经验,以百姓为中心,为辖区群众解决了大量的纠纷问题。

  新时期新形势下,柏汉权在平凡的调解工作岗位上,凭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努力把人民调解作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尹寿亮

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群众的事再小也当认真对待,急难险重任务迎难而上。尹寿亮在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以来,尹寿亮先后指导和参与调解各种矛盾纠纷1500余件,其中街道领导交办的涉重大信访纠纷以及群体性纠纷70余件。铁心桥地区以征地拆迁安置的矛盾较多,多数矛盾都为历史遗留问题,在矛盾化解推进工作上存在一定难度。对此,尹寿亮认真对待、换位思考,从多角度来分析研判,寻求化解突破口,开展矛盾化解工作。

  近年来,尹寿亮带领铁心桥街道调委会荣获江苏省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示范点,驻铁心桥派出所人民调解工作室荣获南京市公调对接工作先进集体和雨花台区人民调解先进集体。他也在2019年荣获司法部通报表扬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个人等荣誉。

 

曹 云

溧水区晶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


  溧水区晶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主任曹云,从事调解工作至今已20余年。他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坚持以“人性、亲情、法治”的原则去化解矛盾纠纷,凭借熟练的调解技巧赢得纠纷当事人的高度认可。2015年至今,曹云共调解矛盾纠纷800余件,调解成功率为98.6%,当事人履行率为100%,经逐一回访,无达成协议反悔情况出现,为维护晶桥镇的稳定和谐作出了突出贡献,曾多次被评为全区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基层工作者”,2018年度首届溧水区十佳道德模范和2019年度溧水区银牌人民调解员。

  任调解主任期间,曹云根据要求和自身经验,制定并实施了“矛盾纠纷、治安问题、不稳定因素”不间断滚动排查的“三排查”机制,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到了“四化”,即调解工作制度化、法律法规通俗化、调解程序规范化、回访制度经常化。

  多年来,无论是损害赔偿纠纷,还是邻里矛盾纠纷,曹云始终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严格调解与灵活处理相结合,努力做到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力争给每个当事人一个公正公平的说法和交代,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创建和谐晶桥作出重要贡献。从曹云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扎根于基层将近30年,却仍然不急不躁、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甘做百姓解忧人的精神。

舒国英

玄武区新街口街道唱经楼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作为南京市玄武区新街口街道唱经楼社区人民调委会社区主任,舒国英从2009年7月工作至今,一直扎根基层,走遍网格、走进人心,坚持“进千家门、知千家事、解千家难”的工作理念,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人民调解工作中,热心、耐心、尽心地化解各种居民矛盾纠纷。

  唱经楼社区位于素有“北中关南丹凤”之称的新街口街道辖区最繁华地段,周边办公楼、大型商场林立,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破、小”无物业托管小区也不乏少数,面对老旧小区出新等诸多问题,舒国英始终秉承“受理纠纷要热心、说服教育要耐心、排忧解难要真心、矛盾调解要细心、评判是非要公心”的原则,及时用心了解情况,耐心化解矛盾、平息纠纷,真心为居民做好调解工作,努力做居民群众的贴心人,还社区一片安宁祥和。由于防范到位,措施得力,一些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全部化解在萌芽状态,没有一起因民间纠纷引起群体性上访和民转刑案件发生,也没有一起因调解不及时而出现纠纷激化的情况,维护了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于文艳

栖霞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栖霞区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于文艳自2012年参加工作以来,累计调处成功重大伤亡案件120余起,累计涉案金额近3000万元,每年参与咨询、调解各类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近千件,收到当事人赠送的锦旗12面,是栖霞区的调解能手。她3次荣获区级先进调解员称号,2020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调解员”,2018年其所在的道调委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道调委承担着栖霞片区交通事故纠纷的调解工作,纠纷特点复杂多样,案件量非常大,区域覆盖面广。面对繁忙的工作,她毫无怨言。为方便当事人,于文艳带领同事建立了灵活多变的工作时间,一切以当事人的需求为主。道调委工作繁忙,加班到晚上10点是常有的事,于文艳并未抱怨,反而和大家开玩笑说道:“我们的工作时间是由当事人决定的。”“依法、公正、便捷、温暖”是于文艳对自己工作的总结和追求。她懂得:选择了人民调解这个工作,就要将其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对待。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这就是默默奉献在基层一线的人民调解员——于文艳!

陈善宝

建邺区江心洲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调解员


  1984年从部队退伍的那一刻开始,陈善宝就在心底立下誓言:退伍不褪色,一定要为群众多做有意义的事。退伍后,他曾任江心洲街道红星村村委会主任、书记,江心洲街道信访办主任。2015年退休后,被聘为江心洲街道调委会专职调解员,2018年担任建邺区老兵调解工作室专职调解员,长期从事基层调解工作,具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担任专职调解员以来,陈善宝共调结各类纠纷近600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协议履行率达98%以上,未出现调解不力矛盾激化情况。先后被评为2013年度南京市维稳先进个人、2016年度南京市公调对接先进个人、2016年和2017年建邺区优秀调解员、2017-2019年度南京市先进人民调解员、江苏省优秀人民调解员、2020年区抗洪救灾先进个人。

  “稳定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是他的工作准则,爱岗敬业、善于思考是他的工作作风。“公平公正、群众认可”是老百姓对他的工作评价。在工作中,陈善宝经验丰富、灵活果断、任劳任怨,体现出一名老党员、一名军人应有的优良品质。在一次调解中,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后,为保证协议快速稳妥履行,他当即冒雨开车陪着当事人奔走一天,办齐了手续,交付了钱款,当场了结一场旷日持久的家庭纠纷。当事人非常感动,给陈善宝送来锦旗,称赞其“有才有德有情有义”。

 

汪家龙

江宁区东山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


  汪家龙从事调解工作已有17年,调解的各类民事、治安纠纷达5000余起,成功率达98%,为绝大多数纠纷当事人化解了矛盾,省去了诉讼经济成本,为基层民警减轻大量的压力,并多次获得调解能手、先进人民调解员等称号。

  在调解工作中,汪家龙始终坚持自愿、实事求是、公平公正、讲求效率的原则,把防止和减少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列为工作重中之重。他带领调解工作室严格执行公调对接的各项工作制度,使调解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在汪家龙看来,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调解员,应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优良的品德,应坚持真理、不徇私情、不畏权势、依法调解、秉公办事,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有人说调解就是和稀泥,他认为能把这个稀泥和到双方当事人都满意,也就欣慰了。

  调解接触的纠纷当事人来自社会上不同层次,有极少数当事人对调解人员冷眼相待,调解过程中困难重重,汪家龙依然耐心去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最后都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本版策划 宁司 摄影 宁司 文字 王玥

标签:人民调解员;南京市;调解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