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在江苏徐州视察时作出的“塌陷区要坚持走符合国情的转型发展之路,打造绿水青山,并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主责主业,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救助性金融功能,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近日成功实施江苏徐州潘安湖纾困项目,有力支持“保交楼、稳民生”,推动煤炭塌陷区整治,打造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区,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积极贡献中信力量,取得明显成效。
破题纾困 助力煤炭塌陷区整治
推动复工复建保交房近3000套
潘安湖纾困项目位于徐州市贾汪区,该区有着130余年的采煤历史,曾经是当地最大的煤炭塌陷区,塌陷面积一度高达8860公顷。“潘安湖”本无湖,曾经是塌陷最严重、面积最集中的区域,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为解决煤炭塌陷及生态修复问题,当地政府组织推动了潘安湖综合整治改造工程,其中位于重点区域的潘安湖生态小镇项目于2017年由恒大集团投资开发,2021年因恒大爆发债务危机,涉及多笔诉讼,项目出现严重的建设资金短缺,陷入停滞烂尾。一方面,极大地影响了徐州市重要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进度,对当地市容市貌和塌陷治理造成严重制约;另一方面,项目工程款支付、已售房屋交付等问题亟待解决,已销售房屋中近半数房屋面临交付问题,引发群体事件,近30亿元金融机构借款存在逾期风险,项目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地方政府面临社会民生和区域金融风险化解压力。
要破解错综复杂的纾困化险难题,就如同解开一把环环相扣的“鲁班锁”,能够拿出综合高效的纾困方案才是真正的“金钥匙”。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中信金融资产江苏分公司充分发挥不良资产专业优势,自2022年初起即深度参与该项目纾困,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项目定制化设计整体纾困方案,主导推动项目纾困,综合运用“法律隔离+实质管控+封闭运行+重组盘活”等专业手段,投放资金9.8亿元,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发,盘活烂尾项目,成功打破项目停滞僵局,推动项目顺利盘活。
(纾困前后对比图:曾经荒芜的采煤塌陷区如今焕然一新)
该项目有效解决了欠付工程款问题,推动项目复工复产保交楼近3000套,有力支持地方政府“保民生、保稳定、保交楼”,存量金融债权人“化风险”,促进了徐州市整体生态修复和经济转型发展,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产生良好示范效应。
践行绿色金融 打造生态修复示范区
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
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以潘安湖为轴心的潘安新城肩负着当地生态恢复样板打造和吸纳产业人口增长的历史重任,潘安湖塌陷区的综合整治,关乎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至关重要。为全力推动支持潘安湖地区生态修复和转型发展,中信金融资产江苏分公司针对潘安湖纾困项目成立专项工作组,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推动项目落地。在纾困过程中,深入对接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及项目公司,通过“资产重组+管理重组”,盘活烂尾项目,推动实现项目复工复建、顺利交付。充分发挥深耕不良资产行业25年的专业优势,兼顾地方政府、居民、受困房企等各方诉求,为项目量身定制一揽子纾困方案,形成了“项目隔离+联动国资+引入资金+实质管控+联合开发”的纾困模式,着力夯实项目各环节管控,切实加强项目管理,严抓项目质量,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品质。
(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实施江苏徐州潘安湖项目)
该项目的成功实施,有力地推动采媒塌陷区转型为生态人居家园,支持当地打造全国采煤塌陷治理的样板,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积极贡献力量,也进一步打造可复制推广的中信特色纾困化险模式,打响了中信金融资产金融服务品牌。如今,潘安湖已实现由过去的煤炭开采、水泥粉磨向生态旅游、教育科技等现代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并带动全区人均GDP实现跨越式增长,由2010年的3.1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7.3万元。
下一步,中国中信金融资产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将做好“五篇大文章”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救助性功能作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中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