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如同一股清流,以其独特的魅力,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儿童的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近期,在南通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南通市飞牛小匠社工服务中心承接的“爱润童心”——崇川区困境儿童关爱与帮扶项目,联合秦灶街道未保站、唐闸镇西洋桥社区开展了一系列的非遗体验活动,通过参与这一系列非遗体验活动,孩子们不仅在动手实践中锻炼了技能,更在心灵的深处种下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并通过活动的参与结交更多的同龄好友。
巧手编棕绘梦网。棕编,这项拥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以其独特的编织技艺,将棕榈树叶这一自然材料,转化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和飞禽走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棕编研学活动中,孩子们有幸与棕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密接触,亲眼目睹了如何将一片片普通的棕榈树叶,经过精心挑选、处理,最终编织成精美的艺术品。这一过程不仅考验了孩子们的耐心和细心,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价值。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尝试编织,每一次成功的编织,都伴随着喜悦与成就感,这种体验无疑是对他们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的极大提升。
糖行璀璨蜜心田。而糖画,这一以糖作画、亦糖亦画的传统技艺,更是让孩子们在甜蜜中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活动中,糖画师傅仅凭一根勺子、一勺糖浆,就能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画出形态各异的花鸟鱼虫。孩子们在观看的过程中,不仅被糖画师傅精湛的技艺所折服,更被糖画所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所吸引。在学习制作糖画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现场指导,逐步掌握了抖、提、顿、放、收等糖画技巧。他们结合自己的想象与创意,绘制出了一幅幅独一无二的糖画作品。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蓝韵遗风传智慧。蓝印花布,这一古色古香的民族手工艺,同样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图案设计,吸引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在蓝印花布制作活动中,孩子们首先通过欣赏各种蓝印花布制品,如桌布、壁画、伞、鞋、包等,感受到了民族手工艺的美。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亲自尝试制作蓝印花布。从设计图案、动手折叠、浸染蓝色,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乐趣。当孩子们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蓝印花布作品时,那份喜悦与成就感难以言表。这一过程不仅让孩子们对蓝印花布的制作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南通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智慧。
通过参与这一系列非遗体验活动,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锻炼了技能,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面,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在棕编的编织中,孩子们学会了耐心与细心;在糖画的制作中,他们体验到了创新与想象的力量;在蓝印花布的制作中,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
此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为儿童提供了与同龄人交流互动的良机。在参与过程中,儿童们能够互相学习、借鉴,共同进步。同时,这些活动也积极引导处于困境的儿童、流动儿童以及新崇川儿童走出家庭,融入社区生活,与同辈建立联系,为他们的健康与安全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南通市民政局 王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