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辖区内青少年儿童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与儿童权利意识,增强其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刘林村与新民公益联手,在2024年的六合区公益创投项目的支持下,发起了“童”声议校车停靠站主题活动。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校车停靠站升级改进的过程,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团队协作能力,也让孩子们的声音在社区治理中得到了实质性回应。
实地调研摸实情 博采众议聚合力
刘林村儿童议事会成员们从“看、说、画、做”4个方面,就“校车停靠站升级改造问题”进行实地调研—搜集意见—制定方案—执行方案。此前,刘林村村委、新民公益社工、儿童议事会成员围绕刘林村周边的共享校车停靠站和标识牌进行调研,亲自观察现状,发现问题所在。
孩子们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日常使用的情况,以绘画、思维导图、现场议事等形式,提出了自己对停靠点提升改造的看法。他们从停靠点所在位置、地面标识、安全设施配置等方面分别提出了多条建议。小组成员代表湛雅筠说:“共享校车停靠点过于靠近马路,停靠站不明显,停靠站地面标识可以与周围地砖颜色形成对比反差,建议加装保护栏等。”紧接着,新民公益邀请相关设计公司提升设计,将收集到的改造意见进行反馈,融合“刘林村小刘聊吧”和儿童视角元素,形成可执行的校车停靠站升级改造方案。
儿童“议事”有回响 儿童“需求”能落地
目前,校车停靠站升级改造工作已经完成。崭新的校车停靠站不仅显著提升了校车停靠站的安全标准,更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展示了基层治理中儿童角色的重要性。刘林村、新民公益联合开展“上学路上的校车停靠站”系列活动,是落实和回应儿童代表提案的一个重要环节,畅通儿童参与渠道,让儿童“议事”有回响,儿童“需求”能落地。儿童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社区变化的积极推动者。尊重儿童感受,重视儿童参与,关注儿童成长。未来,龙池街道刘林村将继续坚持以儿童“一米高度”的视角去看城市的发展与治理,发现更多成人视角的“盲区”,不断拓展此类儿童参与式治理模式,培养更多小小社区领袖,共同塑造更加安全、包容的社区环境。(柯芃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