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记者 钱海盈)近日,江苏省政府印发了《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围绕建设数字经济强省,着力实施数字设施升级、数字创新引领、数字产业融合、数字社会共享、数字监管治理、数字开放合作六大工程,全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数字技术创新高地、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发展高地、未来引领力的数字社会建设高地和全球吸引力的数字开放合作高地。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驱动江苏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上月召开的第十六届南京软博会2020年江苏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上,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胡学同介绍,2019年,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4万亿,位居全国前列,占GDP比重超40%。
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
技术创新引领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根据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关于2020年省重大项目编制和推进情况》,江苏今年计划实施220个省级重大项目,其中与新基础设施相关的项目占全省重大项目的20%以上,年度计划投资占30%以上。
根据《意见》,江苏将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传统基础设施。加强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建设,扩大5G网络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全省互联网IPv6发展水平;统筹建设数字算力基础设施,持续推进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支持无锡、昆山国家级超算中心建设,探索构建边云超结合的计算服务体系。
目前,在江苏,一批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平台、核心技术、关键企业和产业集群在孕育、成长。
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使用中国自主芯片制造,峰值运算性能超过每秒10亿亿次浮点运算能力。“神威·太湖之光”是中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处理器构建的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数字化转型需要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撑。《意见》强调数字创新引领,提出聚焦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以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区块链、高性能计算、未来网络、量子计算、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汇聚优势创新资源,加快推动前沿基础型、应用型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推进核心技术自主化,补齐研发链短板,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对产业发展支撑能力。
近年来,昆山抓住创新“牛鼻子”,数字产业“高峰”悄然崛起。昆山市深入对接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通过资本力量引导优质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和投资机构落户,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围绕四大高端产业,成功引进威马汽车、面向大飞机的全等轴晶材料3D打印智能装备项目、思特威智能传感器研发运营总部、可降解植入医疗器械、银桥泰越(昆山)人工智能产业投资中心等一批项目。
加强产业融合发展
更好服务社会民生
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跨界融合具有强大推动力。《意见》提出发展数字化生活和服务业。加快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支持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优势产业运用互联网发展垂直电商平台,完善电商生态服务体系,推动数字商务发展,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拓展外贸发展新空间。
加快农业数字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电子商务综合示范县,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形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苏农云”建设,打造全省农业农村“一张图”,形成“应用全打通、业务全融合、资源全调度”的“一云统揽”新体系,为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政务服务等提供重要支撑。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近年来,江苏加快大数据赋能,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信息化水平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在南京河西,一个与民生相关的数字化“集团军”也正在崛起。58同城江苏总部、360智慧科技区域总部、联通5G智慧城市产业发展项目、WeWork项目等先后落户。
《意见》提出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完善移动政务服务模式,加快实现“一网通办”,进一步打响“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深入推进智慧健康服务工程,加快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互联互通,强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发应用;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调度系统建设,升级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电子客票系统,推广“交通一卡通”NFC支付应用,完善交通出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意见》还提出六项保障措施,即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撑、完善法规标准、加大网络安全保障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统计监测。其中包括,落实对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大省相关专项资金和基金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科学谋划和系统实施一批数字经济重大示范工程;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领域重点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深化科技金融创新,健全完善机制体制,建立管理服务新模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