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墙为卷绘初心,以艺为笔传薪火。”2025年8月,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艺心绘梦”志愿服务队奔赴镇江市丹阳县延陵镇贺甲村,开展“手绘乡村·青春行动”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以设计赋能红色传承,将抗战记忆融入墙绘创作,在乡村墙面勾勒烽火岁月,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鲜活文化生命力,探索艺术专业助力红色文化扎根乡土的实践新路径。
贺甲村环境
贺甲战斗纪念馆雕塑
线上会议
锚定红色沃土:调研夯实创作根基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团队精选红色基因深厚的贺甲村作为实践地——1939年,陈毅、粟裕等领导的新四军在此发动苏南地区歼敌最多、战斗最激烈的贺甲战斗,红色底蕴深厚。
团队与村委毛主任合照
团队与村委毛主任进行线下对接会议
2025年8月16日,志愿服务队抵达贺甲村后,迅速开展前期对接与调研:团队与村委会召开协调会,在毛玉芬主任的指导下明确实践安排,确保墙绘创作贴合乡村实际需求;实地走访贺甲战斗纪念馆、贺甲烈士陵园,沉浸式感受抗战历史场景;专程采访专访贺甲村原党支部书记、第四代贺甲烈士陵园的守墓人一一贺东根老先生,聆听其讲述战斗细节与守护故事。
成员与指导老师采访贺东根书记
贺东根书记为大家讲解
团队与贺东根书记合照
这些调研不仅为后续墙绘创作提炼出精神内核与历史素材,更让队员们深刻体悟青年艺术创作者的责任担当,为红色主题创作筑牢思想根基。
执笔绘就初心:专业呈现红色记忆
前期准备就绪后,墙绘绘制工作有序展开。10名队员在指导老师王佳的带领下分工协作,历时3天完成创作。团队成员按流程展开绘画:放样定位,精准勾勒画面轮廓,确保历史场景与人物形象的准确性;色块铺设,选用贴合抗战主题的色调,以沉稳色彩奠定厚重历史感;描绘细节,以版画风格为主,通过简洁有力的线条刻画关键场景——一幅生动呈现贺甲战斗战士群像,定格激烈战斗瞬间;另一幅勾勒指挥员王必成的领导形象,传递军民同心抗敌的深厚情谊。
王佳老师对墙绘工作展开线下指导
成员进行放样定位
成员齐心协力打稿起型
成员共同绘制墙面
成员共同绘制墙面
成员认真描绘细节
创作过程中,队员们克服场地限制,与村委会紧密配合,既保证艺术呈现的专业性,又精准传达红色主题的核心内涵。
墙绘最终效果
赋能乡村振兴:红色墙绘获多方认可
墙绘创作期间,贺甲村村民积极参与观赏与交流,不少村民驻足讨论,回忆村庄红色历史。延陵镇党支部书记与九里村村委对墙绘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九里村村委表示,“墙绘作品直观呈现了村庄历史脉络,增强了村民文化认同”;延陵镇党支部书记肯定团队工作,认为作品让红色记忆“活”了起来;村民反馈,墙绘生动再现贺甲村的红色过往,让到访者能身临其境地理解本土文化传承。
村民围观成员墙绘
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成为矗立在乡村的爱国主义教育“移动课堂”,实现红色文化与乡村生活的深度融合。
延续薪火担当:长效助力文化传承
此次实践并非终点。团队计划进一步发挥跨学科专业优势,结合贺甲村红色历史及走访素材,创作红色绘本,让红色故事更易传播;撰写调研报告,为乡村红色文化开发提供专业建议;持续深化与贺甲村的合作,将此次实践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文化振兴的长效动力。
成员们在墙绘前合影留念
青春扎根沃野,艺术点亮初心。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艺心绘梦”志愿服务队以墙绘为媒介,将红色基因融入乡村肌理,既是新时代青年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以专业所长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南艺学子以艺术之力传承革命薪火、服务社会发展的家国担当。未来,团队将继续秉持初心,让艺术创造力在红色基因滋养下持续迸发,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时代画卷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