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会作为联系学校、学院与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肩负着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新时代对人才能力的需求,积极探索并构建了“三聚焦”,“三重三强三提升”工作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紧紧围绕“三聚焦”,多措并举构建“三重三强三提升”工作模式,推进育人工作提质增效,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一、聚焦“思想引领”,重组织建设,强基础保障,提升学生会凝聚力。二、聚焦“科创赛事”,重深度融入,强三轮驱动,提升学生会创新力。三、聚焦“社会实践”,重活动创新,强实践育人,提升学生会影响力。
一、聚焦“思想引领”,重组织建设,强基础保障,提升学生会凝聚力
构建“理论学习+组织建设”双引擎赋能模式,即以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凝心聚力启新程;以组织建设把稳筑梦之帆,赋能增效促成长。邀请第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德桃,亚洲流体机械委员会主席袁寿其,校院党政领导等专题授课,形成了信仰公开课、领航•开学第一课、精品示范课、团课、主题团日活动等相融合的“五体一融”思政育人体系,开展各类思想引领类公开课60余场,获评校级“信仰公开课”示范课2项。
学生会不断优化自身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运行。设立主席团、办公室、宣传部、学习部、体育部、文艺部、外联部、权益部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加强对学生会干部的选拔、培养和管理,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学生干部,通过定期培训、经验交流、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学生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注重加强内部沟通与协作机制建设,提升学生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院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张俊杰、江苏省五四红旗团支部书记谢宇等先进典型,育人成效明显。
二、聚焦“科创赛事”,重深度融入,强三轮驱动,提升学生会创新力
建立“学+练+创”三轮驱动学习模式,将课堂所学、团队所训和双创所需相贯通,基于实践、立足专业,深挖创新育人元素。探索成立科创互助“帮帮团”,让首创精神强的研究生牵引实干精神足的本科生,90%以上成员选修创新创业类课程、40%加入专业竞赛团队,学校与学院科研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计划覆盖率超50%。分层分类建设创新实践体系,创新育人全面覆盖。打造创新创业育人新模式,整合资源,精品打造学科竞赛特色,健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机制,配齐建强科创导师指导团队,聘请专业老师对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跟踪指导。依托能动专业特色,构建“创新课程—创新竞赛—创新立项”的多层次立体式创新实践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学院近几年,斩获“互联网+”金奖1项、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金奖1项、“挑战杯”创业赛铜奖2项、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一等奖5项,其他国家级、省级科创赛事获奖50余项,一批优质成果、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和溢出效应已经形成。
三、聚焦“社会实践”,重活动创新,强实践育人,提升学生会影响力
构建“1+2+3”实践育人模式,即紧扣“实践育人”1条主线,围绕“国家战略急需和地方社会发展”两个方面,依托“三下乡”、“返家乡”“社区实践”3个载体,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实践大课堂。在组织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时,学生会注重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和兴趣。传统活动方面,在继承和发扬以往优秀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注入新元素、新创意,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具有时代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新型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和锻炼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院每年组织170余支队伍,参与团中央“追寻革命足迹,助力圣地发展”延安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等,前往新疆、甘肃、福建、吉林、陕西、山西等地开展志愿服务80余次,志愿服务内容覆盖支教、节能减排宣讲、红色教育、爱护母亲河等,受到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江苏共青团、中国青年网、中青校园、新华网、江南时报等报道和转发近50次,学院近两年荣获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社会实践十佳团队、十佳个人,爱暖西吉公益团队入选2024大学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
四、工作成效与展望
通过实施“三聚焦”,“三重三强三提升”工作模式,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会组织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同时,学生会自身的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影响力和公信力不断扩大,在学校的发展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24年,学院共荣获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级奖项90余项,成果丰硕。
展望未来,学生会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不断完善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领域,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全面的服务。总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会组织将以“三聚焦”,“三重三强三提升” 工作模式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