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随着苏城的气温逐渐降低,暖宝宝、电热毯、电暖器、热水袋……这些“取暖神器”纷纷登场。近期,门诊和病房均发现不少低温烫伤的患者,相城区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李美景提醒广大市民,在享受取暖物品带来的温暖时,请一定小心低温烫伤。
近日,70岁的张奶奶捂着脖子来到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就诊,自述干活后自觉脖颈酸痛,便把孙女给自己买的暖宝宝直接贴于皮肤上缓解颈部酸胀感,没想到,晚饭时间贴上,等睡前发现脖子上已经起了2个水泡,家属不放心便带着张奶奶前来就诊,以防烫伤后皮肤感染。
无独有偶,82岁的孙大爷则是因咳嗽入住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病区,责任护士在为孙大爷进行入院评估时发现孙大爷骶尾部有发红和破损,周围有少许水泡,询问家属后才了解到,孙大爷在家里早早使用了电热毯取暖,一开始骶尾部有点发红破皮,家属以为是躺的时间久了并没有在意,没有想到是低温烫伤。
“低温烫伤发生初期,触及的只是人体表皮,如果及时撤离热源,损伤完全可控。但由于低温烫伤症状易被忽视,发现时往往程度较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会导致继发感染,伤口长时间都无法愈合。”内科主治医师李美景提示,婴幼儿、老年人群较常见,尤其是患糖尿病、脑卒中后遗症以及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由于皮肤功能差,对低温刺激反应低,更容易发生严重的低温烫伤。
李美景强调,若不慎发生低温烫伤,应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30分钟左右,以降低伤口温度、缓解疼痛,减少进一步损伤。如果皮肤出现脱皮,可改用浸泡的方式进行降温,降温处理后,对伤口进行消毒杀菌并简单包扎,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切不可涂抹酱油、牙膏等偏方,以免加重感染。
那么,如何预防低温烫伤呢?李美景表示,使用取暖用品需谨慎,不要长时间接触温度超过体温的物品。如使用电热毯时,温度不宜过高,且不宜整夜使用;使用电暖器时,应定期变换其位置,避免长时间、近距离、固定部位的照射;使用热水袋时,应用毛巾包裹,避免热源直接接触皮肤;使用“暖宝宝”时,应隔着衣物贴敷,并注意检查皮肤状况,一旦出现红肿、红斑等异常现象,立即停用。(潘玉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