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蓝背心”:编织群防群治的平安网
2025-05-29 13:1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海公宣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在海门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抹“平安蓝”流动其间,为城市增添温暖底色。今年,南通市海门区公安局创新推进“蓝背心工程”,在群防群治领域绘就新画卷,让平安触手可及。

  从“各自为战”到“全域联防”的架构创新

  2024年7月,“蓝背心工程”正式启动,其构建的“2+12+N”组织架构别具一格。公安、教育、卫健、金融等12个行业主管部门力量被整合起来,全区700余家企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形成“党政牵头、行业协同、全民参与”的联动机制。

  这一机制让传统安保力量“各扫门前雪”的局面成为历史。校园保安在上下学高峰协助疏导交通,企业安保夜间联合巡查治安复杂区域,金融网点保安对可疑转账进行前端干预。“一企护一片、一校保一方”,如今,516家企事业单位加入“蓝背心”队伍,每天560余名保安员穿梭于社会面,构建起“点上守、线上巡、面上控”的立体化防控网络,群防群治的覆盖面和实效性大幅提升。

  “智能化赋能”打造精准防控网络

  “蓝背心工程”与传统模式的显著区别在于装备智能化、质态可量化。海门区公安局联合中国移动南通分公司研发的“单位智巡”系统,是一大亮点。系统设定“五个必巡时段”,通过打卡记录实现巡防质效量化考核,让巡防全程可视化、可追溯。

  “蓝背心”队员发现安全隐患或矛盾纠纷时,能通过平台及时上报,信息同步推送至公安机关、所在单位和辖区网格员,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警网融合 + 单位智巡”双重机制,让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工程实施以来,“蓝背心”巡防队员已累计发现各类隐患问题线索437条,第一时间整改隐患148处,筑牢风险防控“第一道防线”。

  矛盾化解在一线的多重角色演绎

  “蓝背心”队伍角色多元化。海门区公安局通过制定管理办法,明确“八项职责、22条措施”,引导队员当好巡防员、信息员、调解员等。岗前培训、实战演练、表彰机制提升队员法律素养和应急能力,激发参与积极性。

  在日常巡防中,“蓝背心”队员是风险感知的“前沿哨兵”。今年4月,海门街道解放中路农业银行的“蓝背心”队员及时发现客户向可疑账户转账100万元的情况,启动警银联动,避免了巨额损失。在矛盾纠纷调解方面,他们利用熟悉辖区的优势,就地化解小矛盾、小纠纷,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工程实施以来,队员已配合化解矛盾纠纷139起,其中39起独立调解完成。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成效与未来展望

  “蓝背心工程”实施不到一年,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测评满意率连创新高,治安防控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共建共治”的跨越,形成平安建设“利益共同体”。

  在“反诈”防骗领域,“蓝背心”队员配合公安机关构建“全民反诈”宣防体系。组建2100人的反诈宣传“五大员”队伍,开展4633场宣传培训,覆盖近30.5万人。超市店主蔡涛的肯定,是对这一工作的生动注脚。

  接下来,海门区公安局将深化“蓝背心工程”的“四化”建设路径——规模化、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推动更多“蓝背心”成为平安建设的“千里眼”“顺风耳”,让海门的平安底色更加鲜亮,让群众在这片土地上享受更实在的安全感。“蓝背心工程”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群防群治的强大力量,为城市的和谐稳定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动力。(海公宣)

标签:背心;海门;平安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