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颐和路数字馆 体验时光隧道之旅
2024-12-31 17:34: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姣姣  
1
听新闻

  江苏路20号曾是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如今这里成为了“南京颐和路数字展示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南京颐和路数字展示馆位于江苏路20号,展馆总占地面积1512平方米,建筑面积2370平方米。


  颐和路数字展示馆前身为江苏路污水处理厂,它是1929年出台的《首都计划》中划定的“新住宅区第一区”(今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配套污水处理厂,是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生活污水处理厂。展馆共有三层:一层打造街区城市客厅与访客服务中心,二层为沉浸式互动空间,三层引入由译林出版社与问象艺术空间联合打造的“问象·译林书坊”,创造艺文交流空间。

  该项目委托中科院院士、同济大学常青院士团队以“金川锈带、颐和客厅”为设计理念开展设计工作,采用原址、原状、原土保护策略保留文物水池原貌,再以遗址为空间中心,现打造成为街区集创新展示、访客服务及活动空间功能为一体的智慧运营中心和多功能城市客厅——“颐和路数字展示馆”,并于2023年完成对外试开放。

  展馆一层着力打造街区城市客厅与访客服务中心。展厅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做大空间无柱挑空处理,净层高6米。通过中心圆盘LED装置与LED窗口将各种民国时期场景融合交织,利用声音、影像等营造过去民国时期的氛围场景,翻开颐和路百年的历史篇章;通过可视化展现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与工业设施遗存,数字化展示当年的设备图纸、订单和工作图表等历史文献,智能化解析百年前城市与街区的规划蓝图,交互化呈现街区保护规划、空间再生、产业复兴等规划愿景。

  展馆二层在历史人文、建筑美学、生活方式三个方面打造沉浸式空间,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净层高2.8米。使观者身临其境在20世纪30至40年代现代都市标准下的颐和路街区,感知新住宅区先进的规划理念、齐备的基础设施、并蓄的设计思想和多样的建筑风格,交互体验早期现代化家庭的多种生活方式,让观者与过去进行跨时空的对话与互鉴。

  展馆三层引入由译林出版社与问象艺术空间联合打造的“问象·译林书坊”,用当代艺术画廊为容器,以著名的国家一级出版社为依托,创造了一个艺术文化交流的空间,展出具有原创性、前瞻性的当代艺术作品,陈列分享丰富且颇具品味的世界文学著作,未来还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作家、学者、出版家前往举办多种形式的发布会、品读会、讲座与论坛,积极参与构建城市文化、提升艺术氛围。

  该馆整体依托近代工业遗存资源,通过实物展品呈现、多维智能分析以及数字化技术等方式,系统植入艺术创意、历史展览、互动体验等多元功能,生动呈现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形象,方便市民、游客深入感受城市历史独有的韵味,塑造了具有高度文化辨识度的南京新地标。

标签:展馆;建筑面积;生活污水处理厂
责编:张娇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