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聚焦社区等社会基层治理的重点单元,持续推动党建引领,在实现组织“有形”的基础上,着力推动治理“有效”,探索形成“力量下沉强党建、数据上线知民情,干部下访解民忧、服务上门暖民心”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路径,为社会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校地共建赋能基层治理
中秋前夕,秣陵街道校地融合文化共建“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区街社三级联动驻地高校,为居民送上了一场难忘的佳节文化盛宴。
用全家福记录温馨时刻、与汉服“NPC”来张穿越快照、在“飞花令”擂台秀一秀知识储备……精彩的文艺演出将佳节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舞台上既有区文联艺术家们的精彩献礼,也有居民文艺团体、高校艺术团体的倾情呈现。江宁居民“结缘”远来学子,共享中秋文化盛宴。
活动中,校地双方代表上台共同展示《江宁胜境图》文创长卷,从自然景观到标志性建筑一应俱全,展现了江宁发展的巨大变化。此外,社区志愿服务骨干还与高校青年学子对话,送上嘱托与期待。
这是秣陵街道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推动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通过校地联合,秣陵街道联合多方力量,基于社区治理,开展文化展演、健康关怀、生活照料等一系列活动,着力做好为老为小服务。
乒乓球桌“架起”基层沟通桥梁
在秣陵街道高湖社区,一张乒乓球桌成为加强社会基层治理的“新平台”。
社区筹备组成立之初,在某小区“巡查走访”过程中,接连遇到好几位居民,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及小区西门附近存在一处堆放垃圾杂物的“空房”,未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筹备组联合小区居民积极探索并找到了解决途径,即先行组建一个协商议事小组。同时,来自高湖社区的青年“小水滴”们将原本堆放垃圾杂物的小楼清理干净,业主自发搬来一张乒乓球桌。在社区和居民齐心协力众筹努力下,此处成为小区业主们平时打球聊天的好去处。
不仅如此,这张乒乓球桌铺上红布,转眼变作协商议事会的“议事桌”,成为党员学习、矛盾调解和便民服务的微阵地。它不仅仅是一张乒乓球桌,更象征着社区与居民携手合作、共同为美好社区生活努力的决心和成果,也成为小区居民与社区零距离交流的阵地。
“1234工作法”让基层治理更立体
秣陵街道下墟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品牌创新,采用“1+N+X”工作模式,探索出“1234工作法”,依靠常态化运营,精准聚焦基层治理。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微家阵地,发挥社区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的“红色先锋”作用,纵深推进“红色代办”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集中办”“一站办”,为辖区孤寡老人、弱势群体提供“上门办”“审批代跑”。
同时,发挥社区网格化党组织“红色后盾”作用,聚焦群众关切,开展“邻里学院”“花园·圆桌派”“解忧杂货铺”等多场“我为群众办实事”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合作共治是基层社会治理的趋势和方向,下墟社区通过“1234工作法”将志愿者和共建单位拧成“一股绳”。目前社区在册志愿者500多名,发展“青禾之家小小议事员”、“不墟此行”爱乐志愿服务队、“共享花园”书香志愿团队等多个不同类型的志愿分队12支,通过“定期考评”“定点招募”“定人培育”的方式引导社区居民从服务对象转变为社区建设志愿者。在党建引领下,居民们积极参与自治,共同解决社区内公共事务,让社区公共空间营造更有料、更立体。
未来,秣陵街道将继续把工作和服务的重心向基层下移,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机制,完善网格化精细管理,打造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服务平台,增强基层干部掌握情况、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本领,推动社会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为社会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夏晓冬 周润天 陈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