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要不是这段时间你们一再宣传,我还真不知道电信诈骗有这么多种花样,否则,我也可能被骗了。”5月10日,爱网上购物的林女士对民警说。
为切实增强广大群众法治意识,营造“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良好氛围,近期,连云港市海州公安分局新海派出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抓手,大力开展“法律宣讲进万家”活动,为辖区居民、在校学生、务工人员送去了道道“法治大餐”,收到了良好效果。
法律宣传进社区
“市民朋友们,我是海连社区民警陆树刚,衷心地提醒大家:天上不会掉馅饼,刷单赚钱是陷阱;电信诈骗手法新,涉钱信息别轻信……”最近,新海派出所辖区居民总能在社区小亭里、运动器械场、上下班道路上听到反诈宣传的喇叭声,经了解,这是新海派出所开展反诈宣传的一种方式。
不久前,电诈案件高发,看到受害人血汗钱被骗,大家很痛恨。为此,派出所及时召开案件形势分析会,大家一致认为:抑制电信诈骗、保护群众财产,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强化宣传,搞好预防。然而,辖区内年轻人大都早出晚归,老人基本是三两个聚在一块,开展集中宣传根本行不通。经过研究,该所紧密结合辖区人员结构、生活作息、案件特点等实际,制定了“白天放喇叭、早晚入住户、露天贴横幅、定期搞宣讲”四项举措,迅速掀起了反诈宣传浪潮。期间,他们成立宣传小分队26个,发放宣传材料20000余份,张贴横幅80余个,召开警民座谈会、案例宣讲会60余场(次)。
“你们的宣传很接地气,以前很多群众法律意识比较薄弱,被骗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大家学到了不少法律常识,反诈意识越来越强了。”业委会主任李连成说。
法律宣传进校园
“放学时,如果有陌生阿姨跟你说她是你妈妈的朋友,你跟不跟她走?”
“跟她走,因为她是妈妈的朋友。妈妈说了,要听大人的话!”
“不能随便跟她走。”
幼儿园教室室里气氛热烈,小朋友们紧紧围着社区民警唐良武,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小朋友甚至不等点到自己就直接脱口而出了。类似的场景已经成为新海派出所辖区各校的法律特色课堂了。
该所辖区有多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在校生约5000人,虽说涉及到学生的案(事)件不常见,但从已发案件中可以看出,学生涉案情况相似,大多集中在偷盗类、打架类等方面。
结合学生想法比较多元,处事不够成熟,思想不够稳重等特点,该所成立了由法制员+案查民警+社区民警为成员的法律宣讲小组,将每月第二个星期五下午定为法律宣讲日,并充分利用警察日、宪法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契机深入学校,采取以案说法、场景模拟、我问你答、实操演练等方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灵活多样的事例讲解防诈骗、防拐抢、防偷盗、防欺凌和自我保护等基本常识。同时,注重与学生互动,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热、难点问题集中解疑答惑。
“最近,我们家孩子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了,以往我下班回家敲门,他直接就把门打开了,现在他总要问一下是谁,确定是家人后才开门。”一位幼儿园家长欣慰地对民警说。
法律宣传进工地
“平时我们只知道跟着工头干活,从没想过签什么合同,听您这么一说,我才知道签了劳动合同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权益。”
新潮社区民警乌兰日常走访时,发现绝大多数民工没与施工方签订劳动合同,且民工普遍认为没这个必要。民警调查发现,他们大都是跟着家乡的包工头出来的,彼此较为熟悉,有的甚至还是亲友关系,怕签合同伤感情,所以就凭相互信任取代了劳动合同。而且,建筑工人多数为40岁以上的中年人,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淡薄,不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虽然这些亲友施工队一般不会出现拖欠工资、压榨工人等现象,甚至遇到问题也容易协商解决,但却间接给不法商提供了可乘之机,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了隐患。
为切实保护好民工的合法权益,该所对辖区建筑工地进行了全面摸排梳理,并结合工人的作息时间、文化程度,围绕《民法典》《劳动合同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案例剖析、现场问答、发放传单等方式,逐家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详细讲解了劳动合同、社保缴纳、民间借贷、劳动纠纷等法律知识,并就安全生产情况进行了实地提醒。
“以前只知道法律是惩治犯罪分子用的,听了你们的讲解才明白,原来法律还可以用来保护我们的人身财产权益。”来自山东的农民工周某说。(周宗江 陈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