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书坛高朋上海雅集纪实
2024-12-29 11:19: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蒋力余  
1
听新闻

  2024年12月25日晚,一场书法雅集在上海举行。应著名书法家刘洪友先生之邀请,日本书道领袖、日本书法界最高奖——恩赐奖获得者、西泠印社荣誉理事高木圣雨先生来我国访问,高木先生带来了他的两位书法研究生特邀出席。刚从法国巴黎出席“中国传统艺术巴黎交流展”归来的著名艺术家、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届中国书协副主席言恭达教授征尘未洗莅临雅集。

  雅集由刘洪友先生主持。作为文艺学博士的刘先生现任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刘先生27岁独闯扶桑,数十年来传播中华文化,开展书法教学,以民间形式为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奉献良多,2013年被南京市政府授予“南京对外文化交流使者”称号。他与高木圣雨先生结下了深厚情谊。高木圣雨先生为日本当代书坛领袖,既为卓越的书法家,又为著名书法教育家,他是日本近代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的入室弟子。

  1984年5月,青山杉雨率领日本书法代表团交流访问南京,他对林散之先生在草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予以极高评价,敬题“草圣遗法在此翁”赠予林散之先生。艺术大家灵犀相通,2018年言恭达先生应邀在日本东京银座举办书法个展,高木圣雨先生观赏展品后赞赏不已,他作了这样的评价:“言恭达先生作品里表现更多的是古典主义,而不是表现主义。这和我们看到的中国书法家作品相比,言恭达先生作品中有古典元素是最多的。林散之先生被称为‘草圣’,我认为言恭达先生可成为第二位‘草圣’,因为他的草书非常精彩,我也想参考、学习和借鉴。”日本艺术家特别重视对优秀传统的继承,高木圣雨先生是治学严谨的学者,他的判断是甚为审慎的,自有他的理由,当然,也只代表他个人的观点。此次高、言两位大家把臂叙怀,笑声盈耳,同心之言,其芳如兰,言先生向高木圣雨先生赠送了他最近出版的学术专著《中国书法嬗变与思考》和蒋力余的美评专著《言恭达书学研究》。

  雅集长达四个多小时,出席活动的还有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孟健,收藏家陈勇,西泠印社理事梁章凯,“江南生活美学IP与产业化研究中心”创始人丁大军等先生,大家畅叙衷怀,气氛热烈。雅集主题是如何以民间的形式,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之间以书法为代表的文化交流,并就下一步如何开展书法教育、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书法教育的深度发展等各抒己见。大家认为,书法是我国最能表达个性特征和民族精神的高雅艺术,从唐代以来,书法艺术在海外广为传播,受影响最大的是日本。中日两国艺术家通过深层对话,可以消除隔膜,增进了解,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

  瑰美的艺术是可以超越时代、超越种族的。沈鹏诗云:“难能异域通言语,应惜同心解唧啾。”(《日本佐渡岛拙书展开幕》)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人民不可能搬到别的地方去住,和平友好、共同发展这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夜色已深,高朋云散,小小雅集为中日两国书法界高层交流的缩影,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感此而赋:

  之一

  高朋来访自扶桑,文化交流溯汉唐。

  李白晁衡明月友,共弘菁粹谱新章。

  之二

  线条墨彩蕴深情,翰逸神飞写性灵。

  杉雨散之应笑慰,高山流水动心旌。

  之三

  树蕙滋兰征路长,传承经典岂彷徨?

  深思慎取传薪火,共建心桥万里长。

  【延伸阅读:汉代中国与日本就有交流,东汉光武帝时期,日本列岛上的“奴国”派使者带着礼物来朝贡,这是两国“官方交往”的最早记录。唐代日本共派出19次遣唐使团,其中13次真正到了唐朝。李白与日本友人晁衡是好朋友,误传晁衡在归国途中溺水身亡,李白曾写有《哭晁卿衡》一诗,诗中写道:“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作者系湘潭大学教授,荣宝斋沈鹏诗书研究会理事,沈鹏介居书院院聘艺术家,著名诗书画美评家、诗人)

标签:雅集;书法;高木圣雨先生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