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江苏大学静湖书院“青衿传薪”“匠心共筑”实践团队联合汽车工程研究院实践团队,走进镇江市丹徒区上党村,开展以“亲子沟通・家风传承・成长引航”为主题的文化教育活动。活动由上党村的小学生代表、居民代表、乡镇干部及江苏大学实践团队共同参与,通过亲子沟通技巧分享、家风故事宣讲、大学生成长经历交流三大环节,为乡村家庭搭建起文化浸润与心灵对话的桥梁。
亲子沟通课堂:架起心灵桥梁的温暖智慧
在环节一中,江苏大学静湖书院汪涵语同学以“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在互联网上掀起热潮一事为开端,拉开“亲子沟通的温暖与智慧”分享会序幕。她结合心理学理论与生活案例,从“倾听、表达、情绪管理、信任建立”四个维度展开沟通小技巧讲解以及个人未来教育孩子畅想。
在分享亲子沟通小技巧时,汪涵语以“孩子没完成作业却在玩游戏”为例,现场模拟“先深呼吸冷静,再平等沟通”的场景,引导家长将命令式语气转化为“妈妈想听听你没完成作业的原因”。家长现场尝试后感慨:“以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原来沟通方式这么重要。”活动中,她还分享了“创造共同回忆”的方法,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做饭、看电影,在轻松氛围中自然交流。
在分享如果自己成为家长后对待孩子方面的做法时,汪涵语针对家长普遍关心的“别人家孩子”比较问题,特别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盲目比较会让孩子陷入叛逆与自我怀疑。”她建议家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互动环节中,家长们纷纷记录实用技巧,现场形成热烈的交流氛围。
家风故事宣讲:从红色传承到时代践行
在环节二“传承好家风,凝聚家国情”宣讲中,静湖书院实践团队成员钱帅阳同学以毛泽东主席的三条原则为切入点,讲述共产党人“恋亲不为亲徇私”的红色家风。当讲到周恩来总理“十条家规”中“不许动用公家汽车”“生活要艰苦朴素”等条款时,家长和孩子们不禁感叹:“老一辈革命家的清正廉洁,正是最珍贵的传家宝。”
从红色家风到传统智慧,钱帅阳提问同学们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典故。小朋友们踊跃回答,娓娓道来典故全貌“张英回信‘让他三尺又何妨’,不仅化解了宅基地纠纷,更留下‘礼让化干戈’的处世哲学。”“六尺巷”的典故让孩子们直观感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智慧。
“当每个家庭把‘诚实、仁爱、担当’写进日常,就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钱帅阳现场发放心形卡片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写下各自家里的家风家训。“家和万事兴”“诚实守信”“孝顺”,一句句质朴的守则承载着家庭对美德的传承。
大学经历分享:点亮乡村少年成长灯塔
环节三,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的两位同学分享了他们的大学经历,并向在场的上党村的小朋友们提出了诚挚的建议:“未来当你们踏入大学的校门时,最为关键的品质就是具备自制力和内驱力。”他那充满力量的话语如播种机在小朋友们的心田里播下了自律的种子,激励着他们为未来的学业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尾声,实践团队与家长们围在一起交流着活动收获。此次活动以“小家”促“大家”,将亲子教育、家风建设与成长引导有机融合,走进上党村,为上党村的孩子家长们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堂”,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青春力量。正如江苏大学静湖书院李云媛老师所言:“我们希望用知识与爱,在乡村孩子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让好家风、好教育代代相传。” 汪涵语 李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