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暑已至 “烤”验来临 中暑事件频发 防范刻不容缓
2025-07-01 14:1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李美景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夏至加梅雨,高温天气已提前“抢跑”,给苏城百姓带来了严峻“烤”验。近日,苏州地区持续出现高温高湿天气,导致中暑事件频发,提前敲响了夏季健康防护的预警钟。

  户外作业遭遇“热痉挛”

  近日,38岁的刘先生因在户外高温环境下持续作业,突感四肢肌肉剧烈抽痛、头晕目眩,被工友紧急送往相城区太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内科。经医生诊断,刘先生患上了热痉挛——一种因高温下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丢失引起的中暑症状。医护人员迅速采取物理降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急救措施,刘先生的症状才得以缓解。康复后,刘先生心有余悸地感慨:“这次经历真是给我上了一课!没想到暑季还没正式到,高温的危害就这么大,以后真是一点都不能大意了。”

  中暑患者数量激增

  据该中心内科医生李美景介绍:“近两周,中心门急诊接诊的中暑患者数量较往常明显增多,几乎每天都有数例。” 李医生观察到,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乏力等轻症中暑症状。并分析原因指出:“近期气温持续高位运行,加上湿度大,形成典型的‘桑拿天’。户外工作者是主要的高危人群,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身体负担极大。同时,部分居民对中暑的早期识别和防范意识不足,未能及时采取避暑降温措施,是导致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健康威胁:

  高温危害不容小觑

  高温天气不仅对户外作业人员构成威胁,也给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人体长时间暴露其中,极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问题,进而诱发中暑。轻者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肌肉酸痛;若不及时干预,可迅速发展为重症中暑(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引发高热、昏迷、抽搐、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面对提前到来的高温挑战,科学防范是关键,李美景提醒居民务必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户外工作者需重点防护

  1.科学安排工作时间,避开10:00-16:00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劳动。

  2.务必配备充足的防暑降温用品(如遮阳帽、冰袖、清凉油)及含电解质的防暑饮品。

  3.保证充足休息,增加轮换频次。

  增强防范意识

  1.尽量减少高温时段(尤其午后)的户外活动,尤其是老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

  2.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防晒霜、遮阳伞、防晒帽)。

  3.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可适量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

  4. 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合理使用空调、风扇降温。

  5. 保证充足睡眠,饮食清淡。

  及时识别,迅速就医

  1.一旦出现头晕、头痛、恶心、乏力、心慌、大汗或无汗、体温升高等中暑先兆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补充水分,采取物理降温(如湿毛巾冷敷)。

  2.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严重情况,务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就近送医,切勿拖延!

  夏暑已至,“烤”验来临。提升防范意识,践行科学方法,牢记防护要点,筑牢安全防线,共护夏日安康。(李美景)

标签:户外作业;热痉挛;电解质
责编:陈衍晖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