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体系中,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日益成为矛盾化解、服务供给和法治建设的核心场域。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蔺坊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构建“微调解、微服务、微法治”三微治理体系,巧妙运用党建这根“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将精细化治理落到实地。
主体激活:乡贤议事化解基层矛盾
为将矛盾消弭于萌芽、化解在基层,蔺坊社区党委创新性地将调解阵地前移至居民家门口,打造“凉亭矛调驿站”。
一支由退休干部、社区网格员、党员楼栋长等组成的“蔺里乡贤调解队”活跃于此,他们摒弃传统办公室调解的疏离感,采取“板凳议事”“庭院恳谈”等形式,在唠家常的氛围中及时介入邻里纠纷、物业矛盾等“微矛盾”。
今年以来,累计化解车位争执、宠物扰民、家庭纠纷等“微矛盾”20余件,致力于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在“治未病”上练就真功夫。
创新服务:民情哨所对接群众需求
为进一步畅通基层民意反馈渠道,确保服务供给直达居民心坎上,蔺坊社区党委在社区幼儿园、老年活动室等设置社情民意联络点,常态化搭建社区“民情哨所”,创新“群众点单-社区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闭环机制。
在社区幼儿园,“民情哨所”化身为充满童趣的“童心角”。工作人员携带“民意征集卡”和“家庭教育清单”,在幼儿户外活动中寓教于乐、倾听童声,用心收集属于小朋友们的民心民意。在蔺坊社区老年活动室,“民情哨所”则化身为温馨的“银龄议事厅”。工作人员以手写《社情民意联系卡》采集社区“银龄群体”在民情民意中的“金点子”,有效消除了老龄群众在意见建反馈中的“数字鸿沟”和沟通盲区。
法治课堂:小微普法融入日常生活
为将法治理念渗透到社区治理的微观层面,蔺坊社区着力打造“行走的法治课堂”。
以“法律明白人”梯队建设和驻站律师接案服务为双引擎,通过“法治市集”“律师快闪”“防非问答”等小切口、低成本的法治实践,解决居民身边的“小问题”,用身边案讲身边法,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可触可感。社区还将关乎社区治理的法律常识编入动态化居民公约。如文明养犬、垃圾分类等规定,持续编入并动态更新,有效提高了居民在法治建设中的参与感与主人翁意识。
“三微治理”是蔺坊社区党委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道路上的生动实现与有效探索,它用“微调解”洞察治理末梢,靠“微服务”提升治理温度,以“微法治”激活治理动能。未来,蔺坊社区将进一步深化“党建+”模式,推动“三微治理”从“盆景”变“风景”,让社区治理成果惠及更多基层群众。(巨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