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冬病夏治中大家最熟悉的是三伏贴,殊不知,还有三伏针、三伏罐等等。三伏天阳气浮于体表,此时可以通过经络“表里”就可以治病,而不用汤药等“入内”手段,正是治疗寒性疾病的好时机。
近日,随着三伏天的到来,相城区漕湖人民医院中医馆推出的“冬病夏治”活动,“三伏针”疗法因其祛邪扶正、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受到了市民的追捧,入伏以来每天都接诊百余人,逐渐成为该院中医馆的特色诊疗方法。
居阿姨受腰背痛折磨多年,每到寒冷季节、阴雨天气,身体比天气预报还要准,她提前就会感到腰背疼痛的无法安睡。这是她做“三伏针”的第三个年头,“经过治疗后,现在腰背症状都消失了,每年这个季节我都会来巩固治疗一个疗程。”居阿姨开心的说道。
“我的肠胃不好,每年三伏天都要来做针灸调理”王先生患有慢性腹痛腹泻十多年,每天早上起床后大便次数三到五次,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他在通过“三伏针”治疗一个疗程后腹痛腹泻次数减少为每天1-2次,大便正常。
漕湖人民医院中医骨伤科主任冯松介绍,三伏天是全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三伏针灸疗法十分符合冬病夏治的理论,能把在冬天易发生或症状易加重的病症,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进行调治补养,以达到延缓发作或治愈疾病的目的。针刺穴位本就有通经活络、调理气血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由于其很好地体现了中医治病“合天时”的思想,在三伏天对某些疾病患者施以针灸之术,往往能达到更好的疗效。适用于许多阳气不足、阴寒内积和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
“三伏针”适宜病种,过敏性鼻炎、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呼吸系统疾病;风寒湿邪所致的颈、肩、腰腿痛等骨关节疾病;阳气不足所致的腹泻、胃痛、痛经、月经不调、失眠、怕风怕寒、四肢冰冷,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患者。
冯松提醒,1、不建议在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怀孕及等情况下进行三伏针治疗;2、不建议患有严重过敏性、感染性皮肤病及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进行三伏针治疗;3、三伏针治疗期间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食品,以清淡饮食为宜,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此外少吸烟、少喝酒;4、夏季不要贪凉,避免电扇直吹或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久待;5、结合治疗适当体育锻炼,生活作息有规律、保证一定的睡眠,以增强身体防病抗病能力,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姚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