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落地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成为全国6个示范区之一;承接法定数字货币试点,成为全国首批4个试点城市之一;获批江苏唯一区块链产业发展集聚区、唯一数字金融产业集聚区、唯一区块链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以及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建区20年,曾因坐拥大片水网农田、产业基础薄弱,一度被称为“苏州北大荒”的相城区,用一连串极具含金量的“第一”“唯一”,完成了“洼地”到“黑马”的精彩蝶变。
集聚“同城融合”要素资源跑出发展加速度
23分钟,从上海虹桥高铁站就能抵达高铁苏州北站。作为距离上海虹桥枢纽最近的地市级高铁站,苏州北站被定位为“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高铁“八纵八横”大动脉京沪线和通苏嘉甬的十字交汇处,未来还有多条城际线在此交汇。借着枢纽效应,相城在长三角一体化、“同城融合”中跑出加速度,要素、资源快速集聚。
2020年以来,相城对接上海捷报频传:虹桥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园B区开园,架起相城与上海资本协同、平台协同、产业协同的桥梁;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启动区投用,迎来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等首批“居民”;相城区行政审批局与上海松江区政务服务办达成合作共识,松江区10个事项、相城区39个事项在自助终端实现“跨省通办”……
同城效应也释放着发展红利,2020年,相城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0亿元,增幅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6.3亿元,增幅13.5%,增速苏州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4亿元,增幅8%。新增税收超亿元企业7家、总数达17家;新上市企业3家、总数达10家;净增高企302家、总数达853家,增幅连续三年全市第一。签约项目627个、总投资2319亿元,与中建、中交建、京东、阿里巴巴、复星、360等集团合作深入推进。
发展智能车联网产业打造新数字经济新高地
无人公共汽车、无人出租车、无人清扫车、无人配送车有序运行……相城将智能车联网作为六大新经济产业之一重点打造。截至目前,相城已集聚智能车联网企业72家,获批首批江苏省车联网先导区和江苏省首个数字交通示范区。在这里,能连续工作8小时的智能清扫消毒车、一次性送餐400份的智能配送车、24小时待命的智能室外清扫车、挥手即停的智能贩卖车……各种形态、功能不一的示范应用车型多达50辆,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智能车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是相城新经济高地崛起的一个缩影。2020年,相城围绕新经济等重点产业方向,加速项目招引,共引进伊藤喜中国总部、中国电信产业云(苏州)基地等产业项目627个,总投资2319.4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60个。目前,相城已集聚智能车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工业互联网、数字金融、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六大新经济产业相关企业1484家。
2020年10月26日,首届长三角数字金融产业创新周开幕式在相城区举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要求,相城区要进一步强化数字金融产业集聚效应,全力打造立足苏州、服务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数字金融产业创新高地。
构建运河文化带繁荣新格局彰显门面新担当
商船穿梭繁忙依旧,湖光帆影景致怡人,沙墩港、南河港等、古长洲苑、月城、望亭碑等各类遗存交相辉映……有着“运河吴门第一镇”之称的望亭镇,拥有久远的运河文化,是大运河苏州段的“门面担当”“第一印象”。1月12日,苏州召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运河十景”启动建设,“吴门望亭”便是其中之一。
一个地区的发展讲究形神兼备,产业是支撑,文化是灵魂,为了充分挖掘运河文化,2019年5月,集遗产保护、文化研究、生态旅游、特色党建等为一体的20万平方米的运河公园暨历史文化街区落成亮相,成为望亭历史文化集中展示的窗口,文化旅游的第一站。公园恢复了御亭、望亭驿等旧址,在古色古香的建筑内,有时尚的咖啡馆,也有代表潮流文化的文创产品,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双循环。
同时,相城区围绕做美大运河苏州段“第一印象”,全面构建运河文化带大繁荣新格局,聚焦农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产城融合,提升全域配套和特色景致。同时,着力提升大运河文化内涵,通过建设大运河法治文化园、打造精品文艺节目等,全力推进相城大运河文化带全域化建设。(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