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离退休干部政治引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9月27日,南通市海门区住建局3个老干部党支部联合开展红色党建主题活动,组织退休党员干部参观红色主题景区,让老干部们切身感受海门面貌的发展变化,唤起初心,增添正能量。
追忆红色印迹 重温峥嵘岁月
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以时代更迭为线索,深入挖掘通东地区盐垦文化、革命文化、运河文化中的红色根脉,成为海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教育场所。
海门区住建局3个老干部支部组织退休党员干部前往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进行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党性党风教育实践课。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依次参观了“红色漫卷通东魂”“星火燎原盐河畔”等七个展厅。这些展厅通过实物、史料、图文、多媒体、情境互动、沉浸体验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了通东儿女的劳动场景、中国工农红军江苏第一大队的成立以及开挖通吕运河的壮丽历程。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老干部们认真聆听讲解员的介绍,每段历史都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革命者不畏牺牲、坚定理想的光辉事迹在心中激起涟漪,大家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那段峥嵘岁月,感受到了通东人民的无畏与坚强。
老干部聆听红色历史讲解
赓续张謇精神 汇聚银发力量
张謇被誉为“海纳百川,强毅力行”海门精神的先行者和实践者。老党员们在张謇纪念馆中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深入了解张謇伟大而光辉的一生。
纪念馆的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张謇成长经历、实业救国、教育兴国以及社会事业等多个方面的不凡业绩,为老干部们生动地呈现了一段充满传奇的历史。讲解过程中,老干部们频频驻足,不时提问、拍照留念,并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详细介绍。通过展览的历史实物、文献和图片,他们重温张謇先生的实业报国之路,以及他在教育和医疗领域的杰出贡献,深切感受张謇“士负国家之责”的爱国情怀、“独力开辟新路”的创新精神和“兼济天下苍生”的民本意识。老干部们从张謇的爱国情怀中汲取了无穷的精神力量,备受鼓舞,为今后继续传承和弘扬海门精神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老干部合影留念
追寻先贤足迹 品味非遗文化
颐生文博园在张謇先生创办的颐生酿造厂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改建和提升。老干部们走近颐生文博园,在颐生百年老窖池中探究传统酿造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存。
老干部们依次参观了颐生酒文化博物馆、体验馆,探访了规模庞大、保存完好的百年老窖池群,深入感受了传统酿造技艺展示馆和秘方展示馆的风采,还欣赏了园内的公共艺术空间。园区内保存了始建于清光绪廿七年(1901年)的42口百年以上老窖池,这些历史悠久的窖池成为颐生酒厂传统酿造工艺的见证。在颐生文博园的参观过程中,老干部们不仅体验到颐生酿造厂百年传承的独特酿造技艺,更深刻体悟到张謇先生“独力开辟新路”的创新精神。他们对张謇先生艰苦创业、实业救国、造福乡梓的伟大贡献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地认识。
老干部观看酿酒工艺模型
感悟发展变迁 喜迎盛世华诞
老干部们来到青龙港1806景区,切身感受到百年老港的现代化变迁。青龙港的历史厚重且深远,始建于1806年,曾经是海门通往外乡为数不多的起始站之一,更是苏北连接大上海的梦想之路。随着国家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水路客运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1999年,青龙港正式闭港,圆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此次参观中,老干部们参观了候船室、望江楼、老码头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和设施。远眺江边,他们不禁感慨万千。特别是当大家看到地上展示的历史船票,价格仅有1.5元和3元时,纷纷感叹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变化。青龙港不仅是一个交通枢纽,还是老干部曾经青春无限和辉煌奋斗的见证者,更是海门沧桑变化和蓬勃发展的缩影,老干部们在感受百年老港华丽转身的同时,更接受了一次历史的触摸和心灵的洗礼。
老干部合影留念
此次红色主题党日活动让离退休老干部们进一步感受到新时代的新变化、新希望,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老干部们纷纷表示今后他们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区住建局的各项工作,发挥自身经验优势,为住建事业发展建言献策,用实际行动推动海门高质量发展。邵佳怡 陆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