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5月17日,由《青春》杂志社主办的“新大众文艺的青春镜像·第十届青春文学奖颁奖礼”在南京举行。活动依托中影星美VIP影城的专业影厅与技术支持,获奖者受访视频与全网直播同步呈现,吸引了全国文学界人士、青年创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共同参与。
青春文学奖设立于1980年,连续举办五届,见证了无数中国当代文坛大家的成长。2019年,在《青春》办刊40周年纪念活动上,停摆了35年的“青春文学奖”再次启动,定位为全球大学生华语原创写作类文学奖,以讲好中国故事、弘扬青春力量、展示全球大学生华语写作的青春活力为目的,并以扶持年轻人、鼓励大学生创作为己任,至今已连续举办五届,累计奖励青年作者百余位。第十届评选增设“丝路青年奖”,旨在推动中国青年与全球同龄人的精神对话,助力世界文学之都建设。
据《青春》副主编陆萱介绍,“青春文学奖”的评选现为刊评模式,即所有在《青春》发表的作品,都通过了“青春文学奖”的初评,从而获得了晋级终评的入场券。《青春》杂志的专门投稿通道“青春文学网”后台来稿数据统计显示,2024年度,该平台共收到小说来稿6546篇,诗歌15854组,散文4359篇,评论1200篇。海外投稿占比12%,呈现出青年文学创作的国际视野与多元生态。
第十届“青春文学奖”下设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暨2024年度十大校园诗人奖和评论奖,本届还首次设立了“丝路青年奖”,共五大奖项,评选出获奖作品26篇(组),其中小说奖5名、散文奖5名、诗歌奖暨2024年度十大校园诗人奖10名、评论奖3名,以及丝路青年奖3名。
其中,西北民族大学的黄传安、南阳理工学院的曹晗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黄人厷、复旦大学的厉佳萱、东南大学来自泰国的白洛洛,分别凭借《一棵会飞的树》《从前慢》《房子在我的心脏下雨》(组诗)、《未完成的“侦探小说”与已完成的“侦探性”——张爱玲与侦探小说》《〈生活的战争〉——我与西巫拉帕的跨世纪文化对话》获各奖项的首奖。本届获奖作品在题材上更趋多元,生态文学、跨国叙事、评论考据等类型占比显著提升,青年作者在跨学科、跨文化的碰撞中,展现出对汉语写作的深度探索与革新潜力。
(记者 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