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党建引领 探索老旧无物业小区治理新模式
2025-01-06 14:58:00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沿着上元大街繁华的街道闹市前行,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顺着苗圃路两侧古朴的院墙,一条狭长的柏油小路引领着人们走进东山街道骆村社区的一个特别之处——苗圃路32号小区。这个小区在高楼林立的包围中,宛如一颗宁静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幸福气息。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斑驳地洒在小区内崭新的健身器材上,几位居民正兴致勃勃地进行着晨练。居民朱大妈感慨地说:“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去外面的公园广场实在不方便。这几年,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家楼下竟然还新建了这些健身器材,真是太好了!”

无物业困境何解 党建引领自治路

这一变化的背后,得益于骆村社区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充分发挥小区内活跃党员骨干的作用,创新性地成立了“业主自治管理小组”。苗圃路32号小区修建于2000年,共有2栋72户,和许多老旧小区一样,这里曾经面临着无物业、无业委会、公共服务短缺的困境。退休党员马宏等十名老党员、老干部和热心居民在社区的指导下,全心全意地担起了小区的“管家”职责,挨家挨户收集需求,共同商议解决小区管理难题。

为了解决停车难问题,自治小组在社区的协调推动下,安装了智能道闸,有效规范了小区内的停车秩序。停车费每月仅收30元,这些费用将全部用于后期小区的维护。同时,自治小组还从补齐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举措入手,不断提升小区的整体环境。如今,小区内路面干净整洁,每个单元楼道上方都安装了路灯,小区四周监控摄像头遍布,绿化带里的果树也结出了累累硕果。

“四个不”原则守底线 小区事务民心安

在自治小组的管理下,小区始终坚持四个“不”原则:不收住户物业费、停车费不涨价、不利于小区的事不做、不经过居民同意的事不干。他们小到设备维修、大到地面硬化,每一笔收支都算得清清楚楚、写得明明白白,并及时发布到“72户大家庭”微信群中,让居民们放心。

“大家有需求想在小区里打造一处健身区域,不过建在哪倒是个问题。”前段时间,马宏和小组其他成员忙碌着健身器材选址的工作,从内部商议到一家一家走访调研,最终他们不仅确定了修建的具体位置,还积极做好了居民不要高空抛物的宣传工作,有了这些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骆村社区作为居民“主心骨”,积极整合各方资源,为小区成功申请到了一批健身器材,在提升小区居住环境上,共同为民解忧加码力。

自治队伍日壮大 共治共建显成效

不仅如此,自治小组还积极营造和谐互助的小区文化。他们化身小区宣传员、参谋员、调解员、监督员,从交通安全、环境卫生到邻里矛盾等多方面积极帮助居民解决困难。在自治小组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居民主动参与到小区治理工作中来,共同美化小区环境,激活了小区居民共治共建的“内在力量”。

年轻成员李栋国的加入更是为自治小组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虽然搬来没几年,但已经是小区里有名的“热心肠”。平日里小区有需要设备维修的“专业活”,他总是二话不说就上前帮忙。把钱用在“刀刃上”,力所能及的事情主动去做,已经成为自治小组的共识。

从曾经的“脏乱差”到如今的人人夸赞,苗圃路32号小区通过居民自治实现了华丽转身。居民们看到了变化、见到了成效、得到了实惠。老小区焕发了新活力,居民的“呼声”变成了“掌声”,幸福指数在家门口不断攀升。

展望未来,自治小组的成员们满怀信心。“今年我们小组商量着打算继续盘活空间,进行剩余路面硬化,再规划更多电动车充电位,让大家住得舒心。”聚焦美好生活,苗圃路32号小区正不断描绘出发展的“新蓝图”。(刘梦雅)

标签:居民;健身器材;苗圃
责编: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