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在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6月23-29日),南京市建邺区三个绿色低碳项目成功入选省市级示范案例。其中,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光伏项目入选“江苏省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江心洲江岛智立方项目和南京市水务集团依托江心洲污水处理厂研发的“水循环·碳浸润”再生水利用系统,双双入选“南京市低碳应用十大推广场景”。
南京国际博览中心的光伏项目以其规模和效益成为全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典范。该项目在博览中心屋顶安装了6442台微型逆变器和4万多块高效光伏组件,覆盖面积达15万平方米,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微型逆变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项目年发电量高达2480万度,可满足1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多余电力并入电网,年均经济收益达1000万元。在环保方面,该项目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万吨,相当于种植了160万棵树,为城市空气质量改善作出了显著贡献。
江岛智立方作为江苏省首批、南京市首个零碳园区,曾荣获《2024全球零碳城市实践先锋奖》“铂金级”奖项。
园区内蕴藏多项低碳创新,如零碳科技馆通过屋顶光伏板年发电1.3万度,搭配储能电池和直流电器,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园区还提供无人巴士接驳地铁和共享自行车服务,地下车库配备直流充电桩,打造零碳交通体系。
建筑采用地源热泵和光伏屋顶技术,实现冬暖夏凉,同时每年回收6000吨雨水用于浇灌和清洁,相当于节省2400户家庭一年的用水量。数字平台实时监控能耗,每年可节省3%-6%的电力,使江岛智立方成为零碳园区的典范。
江心洲污水处理厂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近年来通过多项节能降碳改造,成为传统市政设施绿色转型的标杆。
厂区铺设14.85MW光伏板,年发电量相当于95万棵树的碳吸收能力。升级新型节能设备后,年省电560万度,可供2000户家庭使用一年。每天生产60万吨再生水,用于市政清洁和绿化,成本仅为正常水费的四分之一。污泥脱水后全部用于发电,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厂区31.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年固碳量达225.5吨,抵消300辆汽油车的全年排放。
此外,多级复合式人工湿地技术建成1800平方米“自然过滤器”,日处理水量1200吨,出水水质显著提升。这套“组合拳”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5万吨,为高耗能市政设施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新范本”。
除了上述案例,建邺区还在推进多个绿色低碳项目。燕山路充电站改造旧停车场,配备42个充电位和60平方米休息室;平良大街停车场建设光伏车棚和储能设施,提供20台“双枪快充”设备。
近年来,建邺区绿色低碳产业高速发展,吸引了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新能源公司、江苏省环保集团、华润电力等“链主”企业入驻;多个应用场景建成使用,从屋顶光伏到污水处理厂,处处藏着绿色惊喜。
建邺区还成立了绿碳产业工作专班,像“贴心管家”一样为低碳企业入驻和发展全程护航,同时持续挖掘更多绿色应用新场景。眼下,和平路停车场、清荷北园停车场、江山大街停车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江心洲中水回用工程、滨江规划建设展览馆绿色改造等各类场景正在抓紧推进。
未来,零碳场馆、零碳校园、零碳医院等“零碳地标”将在建邺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通讯员 建萱 记者 殷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