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去年以来,中国银行扬州分行围绕新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当地“三个名城”建设、争做“三个示范”、打造六个“好地方”的高质量发展主线,在为新发展赋能上持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成为“贷”动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服务器、发动机。
瞄准重点“精专”发力,“一链一策”“一区一品”
聚焦扬州“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图谱,打造引流资本“输血”制造业的“一链一策”金融服务新模式;聚焦重点产业跟进服务,成功对接礼邦生物医药项目建设等重大项目,为全市13个重点产业提供融资服务超百亿元;聚焦科创产业,走访科技型企业上千家;出台各类政策减轻融资负担,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开发教育培训服务平台,实现扬州全市首批校外培训机构上线实行监管;聚焦教育场景优化建设,构建银校创新发展体系;聚焦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信贷新增22.95亿元。
振兴乡村“靠前”发力,“体系合作”“一区一品”。落实小微企业信贷计划,推进普惠型小微企业发展,对接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镇产业园区及种养农户金融需求;以项目化重点支持区县乡发展,为李典镇乡村振兴项目和大仪、新集分别提供贷款和资金支持,打造“高邮鸭”“宝应荷藕”“仪征茶叶”等“一区一品”新模式;联动扬州信用担保公司等为仪征、高邮、宝应三家县域的45户小微企业提供普惠贷款1.71亿元;先后落地全省中行首笔“苏信贷”业务、全市同业首笔“小微惠贷”业务和首笔“小微贷”业务。
赓续文脉激发活力,革新“机制”创新“模式”
深挖扬州文化的深厚底蕴,出台服务古城保护与有机更新、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服务机制,2022年以来投放金额169亿元。运用对公对私普惠金融业务,破解玉、漆、琴、筝等行业客群的融资瓶颈,实现贷款投放1亿元;对接文旅重大项目,先后向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区、空港新城影视文旅产业基地等项目投放20亿元贷款。对接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向渌洋湖稻香、艾菱湖龙虾等特色田园乡村旅游项目投放3亿元贷款,以扩大有效需求。
“一带一路”持续注力,体系出击联动“抢单”
用专业化金融服务,带动“双循环”,“贷”动国内国际双循环落地项目的系列落实。助力发展“走出去”。助力扬州2023年城市产业推介会在德国杜塞尔多夫成功举办;与扬州市商务局共同发起成立“一带一路”促进会,连续四届牵头扬州企业参加中国进博会;成为城控集团境外债券全球协调人,打开海外发债新局面。联合举办“稳外贸稳外资”政策宣讲会,落实全省首笔“专精特新”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业务等。
转型升级,多向发力,深入“新点”服务“热点”
打造“兴商工程”,联合走访东关街个体工商户,定制“东关美食贷”“商圈贷”专属产品;投放全市首笔助力旅游企业脱困的创新产品“民宿贷”。助力商圈升级、步行街打造等消费环境建设项目,向中集文昌商业中心等商贸服务业重点项目投放贷款达13亿元。实施“促创业、促消费”工程,通过“经营易贷”“税易贷”“烟商贷”“益农贷”“消费贷”等多款创新产品,满足不同行业个体工商户创业和广大市民消费的金融需求。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推动“金融适老服务”标杆网点建设。此外,在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参与“数字扬州”建设、创新研发“政务公开信息查询平台”、助力法治社会建设等方面均发挥重要的作用。 扬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