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明|择校
2025-06-28 10:5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周建明  
1
听新闻

  在苏南的街巷阡陌间,一个关于孩子四次转学择校的故事,悄然勾勒出时代发展的生动图景。乡下亲戚家的小孙女,小学尚未毕业,却已辗转四所学校,这看似频繁的变动背后,是苏南地区老百姓生活水平节节攀升的见证,更是对教育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完善的真实写照。

  第一次转学择校,从村办小学到镇实小,这是孩子求学路上的第一个跨越。曾经,村办小学的教室略显陈旧,课桌椅也满是岁月的痕迹,教学设备有限,老师一人身兼数科,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而镇实小,有着明亮宽敞的教室,崭新的课桌椅,还配备了实验室、音乐室等专用教室。标准化的操场,让孩子们可以尽情奔跑嬉戏。这一转变,不仅意味着孩子能够接触到更专业的师资,更优质的教学资源,也反映出家庭在经济条件改善后,对孩子教育环境提升的迫切需求。亲戚家女儿大学毕业后进入城里银行工作,稳定的收入让家庭有了更多的选择,他们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质量,希望孩子能在更好的环境中成长。

  第二次转学择校,从镇实小到城区街道办小学,是家庭对教育资源进一步追求的体现。城区的街道办小学,汇聚了更多优秀的教师,教学理念更加先进,课程设置也更加丰富多样。在这里,孩子有机会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培养兴趣爱好,拓展视野。随着家庭收入逐年递增,他们购置了城镇商品房,生活空间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也希望孩子的教育能跟上生活水平提升的步伐。从农村到城镇,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变,更是生活品质和教育观念的升级。

  第三次转学择校,从街道办小学到私立学校小学部,展现了家庭对个性化教育的探索。私立学校以其独特的教学模式、小班化教学和丰富的特色课程吸引着众多家长。在这里,孩子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个性化的培养,学校还会组织各种国际交流活动、研学旅行,让孩子接触到多元文化,培养国际视野。此时,邻居家的生活也迈向了新的台阶,他们搬进了城区花园洋房,生活的舒适度和品质感大幅提升。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教学需求,而是追求更优质、更独特的教育资源。

  如今,孩子即将迎来第四次转学择校,目标是苏中苏州湾附校。这一次,需要通过筛选竞考,若能凭借优异成绩达到择优录取分数线,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将是莫大的喜悦。苏中附校作为当地的优质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先进的教学设施和高效的教学管理团队及卓越的教学成果。它代表着苏南地区教育的高水准,也成为众多家长和孩子心中向往的学府。邻居家孩子为了这次考试,积极备考,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更彰显了家庭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坚定支持。

  从村办小学到苏中苏州湾附校,这四次转学择校的轨迹,恰似一条向上攀升的曲线,映射出苏南地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曾经,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如今,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更新换代,多媒体教学设备普及,智慧校园建设稳步推进。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和优化,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同时,教育理念也在与时俱进,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而这一切教育方面的进步,又与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相辅相成。随着苏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就业机会增多,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的改善,对精神文化生活和子女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他们愿意为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辅导班,让孩子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家庭住房条件的改善,从农村到城镇,从普通住宅到花园洋房,也为孩子营造了更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在苏南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教育逐光而行,生活向暖而生。孩子的每一次转学,都是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追求;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和完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有力见证。相信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苏南地区的孩子们将在更优质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老百姓的生活也将如芝麻开花般节节高,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标签:
责编:张梓扬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