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儒|画里千秋,心中大义——叶向阳以笔为帆驶向艺术与责任的彼岸
2025-03-14 09:4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李尚儒  
1
听新闻

  在艺术的浩渺海洋里,有这样一位弄潮儿,以其卓越的才情和不懈的执着,在艺术长河中镌刻下独属于自己的深刻印记,他就是当代中国画坛备受瞩目的叶向阳先生。我与叶向阳先生结识于一场全国作家浙江采风活动,在之后十多年的交往里,我深深领略到他在艺术领域那独特且深远的影响力,宛如夜幕中熠熠生辉的启明星,散发着独有的艺术魅力。

  1949年,叶向阳出生在浙江丽水的一个书香门第。父亲任教于浙师大,母亲是小学教师,尽管父母未直接从事书画教育工作,但家中丰富的诗书画典籍,却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大门。自幼,叶向阳就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仿佛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在年少的心灵中悄然生根发芽。优越的家庭文化环境,不断滋养着他对艺术的热爱,让他坚信自己能够在绘画之路上绽放出绚烂的光彩。

  然而,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中毕业后不久,他便下乡成为知青,开始了艰苦的农村生活。但即便身处昏暗的农村小屋,或是野外看瓜的简陋茅草棚,只要稍有空闲,他就会以废旧报纸或大字报的边角为纸,凭借着内心对绘画的热爱与感觉,尽情挥洒笔墨,从未停止对美术的探索与追求。正是这份在艰难困境中始终坚守的初心,为他日后在艺术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叶向阳师从王霞宙、丁茂鲁等艺术名家,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汲取前辈们的精华,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艺术语言。他身为市美协会员与作协会员,并兼任浙江国际美术交流协会理事、浙江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理事等多个重要职务,在艺术界的多元角色,充分体现了他在不同艺术领域的积极投入和杰出贡献。

  他擅长中国画创作和书画艺术评论,作品多次在各类书画展览中精彩亮相,频繁刊登于《浙江日报》《浙江教育》等省市报刊杂志。此外,他还为多位著名书画家撰写书画艺术评析,凭借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赢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赞誉。在美术编辑眼中,他凭借扎实的美术功底和出色的写作能力,创作的美术评论和讲授的美术知识,既具备专业的深度,又富有可读性。特别是在面向中小学师生的《中小学书画》刊物上,二十多年来,他持续撰写通俗易懂的普及型美术知识和绘画理论,讲述书画作品中的历史人物,由浅入深,娓娓道来。由于拥有教学一线的工作经历,他的文章深受师生们的喜爱,也得到了教育界同行的广泛认可,发表的文学作品及书画评论累计多达二十多万字。

  叶向阳的绘画风格别具一格。他擅长花鸟画,尤其擅长画雄鸡,近年来也涉足山水画创作,绘画风格兼工带写,充满浓郁的人文趣味。他的作品常常选取“文人画”中常见的梅、兰、竹、菊、高山、渔隐等题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深受郑板桥竹画的影响,他始终秉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理念,从对自然之竹的观察(眼中之竹),到将竹子的形象与神韵融入内心(胸中之竹),再到通过画笔将其呈现在纸上(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力求达到“遗貌取神”的高超艺术境界。

  他的花鸟画,以“情”和“趣”为核心,笔触灵动自由,画面清新脱俗,充满了纯真的童趣,甚至带着一丝俏皮,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让观赏者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活力。正如苏轼所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的花鸟画完美地将自然之美与内心的情感相融合,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他的山水画,则着重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画面布局造型有平有险,色彩鲜艳却不失高雅,营造出清新、悠然的意境,让观者仿佛身临其境,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回归自然的畅快与心境的豁然开朗。在创作山水画时,他常常背着画架深入深山幽谷,独自进行写生,那份对艺术的专注与执着,就像美院里充满激情的莘莘学子,不断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丰富自己的创作源泉。

  在知青年代,叶向阳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被全国教育界劳模李承龙校长所赏识,随后他被从农场调回学校,开启了长达三十年的基础美术教育生涯。在学校里,他努力学习文化知识,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多次荣获杭州市、区优秀园丁的称号。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艺术的热情,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热爱美术的学生,为艺术教育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退休后的叶向阳,依然活跃在艺术与社会公益的舞台上。他凭借自己的书画特长,积极参与社会上的各类书画活动,以艺术回馈社会。他多次无偿为杭十中、杭州清泰实验学校等多所学校作画,用墨韵装点校园环境,让师生们在艺术的熏陶中茁壮成长。每到佳节,他就深入社区、工矿企业和农村,为居民、职工和农民画画、写春联,将艺术的温暖传递到每一个角落。他还前往军营海岛、笕桥机场,为部队官兵送去文化大餐,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走进基层派出所、监狱,用书画布置警营哨所,慰问一线公安干警。

  此外,叶向阳每年都积极参与浙江省慈善总会组织的慈善拍卖活动,无私捐赠自己的精品佳作,将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慈善机构。这些善举,不仅展现了他作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更彰显了他高尚的道德情操。他的行为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他人,为社会传递着正能量,完美诠释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内涵。

  不久前,叶向阳向我讲述了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在一次全国知青活动中,他把承载着自己画作的瓷盘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在场的知青。每一个瓷盘,都不仅仅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更是连接知青情谊的情感纽带。伴随着对知青岁月的回忆与分享,这些瓷盘诉说着叶向阳的艺术追求以及他与知青朋友们共同的经历,成为了情感与记忆的珍贵载体。这种以艺术为桥梁,连接情感、传承记忆的方式,让艺术的价值在人与人的交流中得到了升华。

  叶向阳的艺术成就,不仅仅体现在其作品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上,更体现在他对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积极推动,以及对社会的无私奉献之中。他对自然的热爱、对传统的尊重、对创新的追求,为年轻艺术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的工作室也成为艺术交流与学习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交流学习,为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当今时代,叶向阳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中国画坛树立起一座独特的丰碑。他的艺术之路,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与践行。正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叶向阳先生用他的画笔与行动,诠释着艺术的真谛,为我们展现了一位艺术家的时代风华与人文担当。

标签:艺术;艺术领域;执着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