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宁讲述编辑部的故事(26)
——墨香酒韵间“窃书”趣事录
2025-02-05 11:43: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长宁  
1
听新闻

  在书画艺术的广袤天地里,轶人趣事俯拾皆是,它们宛如一条条无形的丝线,紧密串联起整个书画界,源源不断地为这片艺术领域注入独特魅力。这些趣事的背后,是书画家们鲜明独特的个性,他们或狂放不羁,或淡泊宁静,或执着坚韧,每一种个性都在艺术的舞台上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在创作过程中,他们也留下了诸多令人忍俊不禁或拍案叫绝的趣闻,而接下来要讲述的,便是一段在婚礼上偶然听闻的、书法家刘如生与曹月利之间的趣事。

  新千年伊始,一个喜庆的夜晚,南京丁山宾馆的婚礼大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我单位Z总的儿子正在这里举办盛大的婚礼,承蒙Z总的关照,我作为他得力的下属,有幸被安排在嘉宾席一号桌。

  我刚入座不久,身旁就来了一位提前到场的宾客。经Z总介绍,我得知他便是大名鼎鼎的书法家刘如生先生。刘先生身形微微发福,身着中式对襟衣衫,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风度,周身散发着浓厚的文人气息,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婚礼尚未开场,我与刘先生相谈甚欢。当聊到我曾在厂工会共事的曹月利时,刘先生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脸上露出既无奈又觉得好笑的神情,笑着说道:“月利啊,是我的好朋友,可他简直就是秉持‘窃书不算偷’的当代‘孔乙己’。”我顿时好奇心大增,连忙恳请刘先生讲讲其中的缘由。刘先生十分爽快,便开始娓娓道来那段充满墨香与酒韵的往事。

  暮春的一个周末黄昏,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刘先生的书房里。当时,刘先生正准备泡碗方便面当作晚餐,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打开门,只见曹月利拎着酒和美食站在门口。中年的曹月利留着长发、蓄着胡须,一身艺术家的独特打扮,一开口就尽显豪迈:“刘大师,听说您一个人在家,我来啦!咱俩今晚就好好地推杯换盏,喝个痛快!”

  曹月利虽反客为主,但热情洋溢,刘先生也没见外。两人在隔壁餐厅摆好酒菜,相对而坐。起初,他们慢慢饮酒,轻声交谈,情谊随着一杯杯酒逐渐升温。几杯酒下肚后,气氛愈发热烈起来。酒至半酣,曹月利兴致勃勃地提议:“光喝酒、聊书画,总觉得还差点意思。不如趁着这酒劲,我跟您现场学写书法,增添些雅趣。”刘先生微笑着点头,欣然应允。

  两人回到书房,铺开宣纸,研磨好墨,便开始挥毫泼墨,尽情展现各自的才情。曹月利蘸墨挥笔,写下“上善若水”。观其笔锋灵动飘逸,显然是对苏轼真迹下过一番苦功夫钻研,颇具苏轼书法的神韵。加之酒意微醺,笔下的字愈发潇洒自如,恰似山间潺潺流淌的清泉,刚柔并济,韵味悠长。刘如生则聚精会神,笔走龙蛇,写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的魏碑书法传承自武中奇先生,酒劲激发了他的灵感,字里行间尽显雄浑厚重的气势,笔力刚劲有力,仿佛有一股浩然正气跃然纸上。

  曹月利写完后,一抬头看到刘先生的书法作品,眼睛瞬间瞪得滚圆,仿佛被那字的神韵深深吸引住了。他猛地抓住刘先生的胳膊,激动地赞叹道:“刘大师,这字太有韵味了,简直就像天然而成!恳请您割爱,把它送给我吧,我一定敬您三大杯!”刘先生自己端详着作品,也极为满意,心里想着这幅字很有水准,日后或许能拿去参展,实在不舍得送人。于是笑着婉拒道:“这字还不够完美,送给朋友不太合适。”说完,便将字揉成一团,扔进了废纸篓,还笑着承诺等酒醒神清后,再认真为他写一幅。

  两人接着举杯畅饮。曹月利酒量惊人,先前已经喝了半斤白酒,此刻又连干三大杯啤酒,依旧面不改色,谈笑风生,兴致丝毫不减。刘先生酒量稍逊一筹,喝了两瓶啤酒后,又连着喝了三小杯白酒,权当是为拒绝赠字而致歉。然而,两种酒混合着喝,没过多久,他就感觉腹中翻江倒海,头晕目眩,趴在桌上醉倒了。在朦朦胧胧中,他感觉有人扶着自己到了卧室的席梦思床上。

  第二天早上,刘先生悠悠转醒,起床后发现餐厅和书房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他突然想起昨晚扔掉的那幅字,赶忙看向废纸篓,里面却空空如也。他把书房的各个角落都找遍了,那幅字却踪迹全无。满心疑惑的他,赶忙给曹月利打电话。电话那头,曹月利睡意朦胧,含糊地说道:“昨晚走的时候把屋子收拾干净了,顺手就把纸篓里的东西和剩饭剩菜一起扔到路边垃圾桶里了!”说完,伴随着一阵笑声,挂断了电话。

  刘先生听后,哭笑不得,长叹一声:“曹贼啊,果然是‘窃书不为偷’的妙人!”这件事就此成为他们俩之间一段极为有趣的佳话,在文人圈里口口相传,众人皆津津乐道。

  奈何命运无常,世事难料。2014年3月8日,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一架飞往北京的航班意外失联,刘如生先生和夫人鲍媛华不幸在乘客名单之中。噩耗传来,众人悲痛万分。而这段充满墨香与酒韵的趣事,自此成为曹月利对刘先生永恒的怀念。每次提及刘先生,曹月利就会忆起那个“窃书不为偷”的夜晚,心中感慨万千,往昔场景仿若就在眼前,令人唏嘘不已。

标签:月利;趣事;先生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