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长宁讲述编辑部的故事(19)
——“代号稻种”除夕夜被窃/“鸡毛信”使案情复杂
2024-10-18 09:22: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长宁  
1
听新闻

  红色经典鸡毛信的故事,家喻户晓。80年代的一封鸡毛信,却让人忍俊不禁。

  这是一个尘封40余年的旧案,事发背景是人民公社被取消的前一年——1983年除夕,央视首届春晚成为全国人民视听盛宴,给观众印象最深的节目是歌曲《乡恋 》。当李谷一登台歌唱这首歌时,某市南郊的圩里岗公社仓库遭窃,其保管员为看春晚擅离岗位,等到凌晨电视结束他返岗回到仓库,惊恐发现:一袋在华南稻区试产收获的良种不翼而飞……2月13日正月初一的清晨,城区经过整夜的烟花爆竹洗礼,硝烟味仍在空气中弥漫。一个从南郊赶进城的瘸腿老大爷,摸到城郊邮政局职工宿舍,蹑足来到其楼梯肚的临时屋前,匆匆往门缝塞进一封信后,才轻声叩门,听到屋里动静迅速撤步离去……开灯起床的小伙子姜建勤 (化名),拾起地上的一封信,见牛皮纸信封壳无一字,却粘着两根鸡毛;信壳里装有一双木筷和画有寿桃的纸片。显然,这是给他发出警示:快逃!小姜是两年前顶父亲的职,由插队知青摇身变为端“铁饭碗”的邮递员,负责南郊圩里岗等公社片区的邮政业务。对“鸡毛信”正懵圈的小姜,忽听到屋外传来“建勤大侄,快来救我”的呼喊声,遂推门冲出,见门卫老李正押着一瘸腿大爷前来对证,忙解释老人家是“坟亲家”姓庞,从十几里外的乡下赶来送信,误会一场。

  原来,当庞大爷刚溜进这幢宿舍楼,就被老李当作窃贼紧盯尾随……在小姜住的陋室里,当庞大爷瞥见晾着的一件旧棉袍、一只空麻袋时,心里顿时一紧坐地不起,喃喃嘟囔道:“大侄子啊,这下摊上大事啦!你偷盗的不是一袋稻米,而是一台拖拉机都换不来的新品稻种,咱公社今年的水稻示范基地增产扩产,就指望它了呀!”在此插话交待一下:民间所说的“坟亲家”,即“墓主”与“守墓人”之间的联络亲情的相互称呼。小姜双亲去世后合葬的坟墓,就埋在庞大爷自留地旁一块向阳坡地下,姜、庞就此成为坟亲家。20年前,小姜的生母不幸病逝,其父老姜常一个人骑车到郊外,以休闲钓鱼排遣寂寞。后来在圩里的岗堤下寻找到一处野塘,因靠近老庞的农舍就趁钓鱼搭伙解决午餐,三毛钱半斤粮票,两荤一素饭管够。

  三年五载过去,老姜与老庞成了烟酒不分家的好友,有时还抵足而寝彻夜长谈。有一回,老姜在那片野塘钓鱼,照例将半导体收音机的天线挂在树枝上,正当他样板戏《海港 》听得带劲,突被埋伏的“刀疤脸”小青年指证“特务”,一众村民当即围上将其摁住,连同“发报证据”一并送公社处理,后经市里无线电管理部门派员下来技术鉴定,所谓间谍工具,不过是当年风行的组装矿石收音机 ,实在“提不上筷子”,遂放人回家。在此“劫难”中,老庞因恐遭牵连当“缩头乌龟”躲到外村,事后得知虚惊一场而深感惭愧。老姜去世后,老庞亲自为之料理后事,并将自家的风水宝地辟出一处,以供老姜及妻骨灰埋葬地……话说仓库保管员发现代号为“CW001号”的新品稻种被盗,遂向驻公社公安派出所报案。这批总量37公斤的优质稻种,关乎全公社新辟的水稻示范基地增产计划。

  除夕夜,驻点公安民警和公社基干民兵 展开拉网排查。有人举报,傍晚骑车来公社办邮差的姜建勤嫌疑最大。那晚他送完加急电报后,便无人知道去了哪?约九点钟左右,有村民见他骑车匆匆离村,车后架子上驮着鼓鼓囊囊的一麻袋东西……凌晨三更过后,独居老人庞大爷被急促敲门声催开房门,民兵营长领着派出所所长光临。由于老庞这天并没见过“坟亲家”姜建勤,一点线索提供不了。然而,庞大爷在来访者离开后,发现厨房灶台炉膛动过火,满屋存留粪便臭,家里少了一件旧棉袍、一只装过稻谷的空麻袋,揣测小姜一时犯糊涂作的案,于是锁上房门赶往城里“通风报信”。离家前拿了一双筷子,又从年画上将老寿星所托的寿桃撕下,欲以此隐喻通知小姜“快逃”!小姜听完庞大爷之言,二话不说用自行车驮着老庞飞骑下乡,声称到公社驻点公安派出所“投案自首”。二人赶紧赶慢骑到公社,老远看到民警和民兵,押着一个刀疤脸男子迎面而来,刀疤脸肩上,还扛着一个沉甸甸的麻袋。后据公社干部透露,是一条警犬通过贼人留下的气味,一路嗅过圩堤,又绕回村里寻到刀疤脸的家,并在地窖发现那袋稻种……

  面对此状,庞大爷一脸疑惑地问小姜,你认识这个刀疤脸吗?小姜回答,正是这个坏家伙,十几年前伙同不明真相村里年轻人,陷害他爸利用野外钓鱼用无线电向台湾发报。当时小姜赶到公社与刀疤脸直面对质,还被这家伙扇了一记耳光……原来除夕下午近傍晚时分,小姜骑单车送完加急电报到圩里岗公社,回去的路上天已擦黑,一不小心连车带人掉进路旁粪坑里。除夕夜寒风凛冽,小姜扛着自行车就近去“坟亲家”庞大爷家求援。可庞家没人,小姜知道开门钥匙在哪,开锁进屋,在厨房生火烤热身体,找件庞大爷的旧棉袍穿上,并将搓洗后的棉衣棉裤装进一个麻袋,修好车匆忙回家。问题就出在小姜也没留条,心想过节要来拜年,还棉袍时再解释不晚。庞大爷当年愧对小姜父亲,护侄心切,擅自冒险送出鸡毛信,以释怀了願,闹出啼笑皆非的“乌龙剧”,成为此案侦破过程中的一大笑话!插图 | 顾颖特约编辑姚征涛

  

  张长宁1954年生于南京,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分别在《南京日报》、新华传媒集团从事新闻采、编业务30年。

标签:公社;小姜;亲家
责编: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