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大园,竹木繁茂,曲径通幽,若无游人声语喧哗,便是一处妥妥的静谧之所。
这儿是距离天府之国市中心10千米处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1995年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500佳”称号,后又在2005年的时候,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观区,成为动物王国的打卡胜地。另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来该基地年平均接待中外游人900万人次,足可见国宝大熊猫倍受宠爱的程度了。
国宝大熊猫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体色黑白相间,眼圈、耳壳、吻鼻端、肩和四肢为深黑色,其余为部位为乳白色,尤其是标志性的黑眼圈,体型肥硕,圆头短尾,呆萌慵懒是它的显著特征。
我们漫步徜徉在竹木阴翳,园大林深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纵横交错的道路上,看见大熊猫或三五成群地在咀嚼箭竹,或四脚朝天躺在地上,或在树林中出没,或迈着悠闲的脚步,一摇二摆地走过来,更有甚者爬到树上四下瞭望,这一片天地本来就属于它们的,尽情地嬉戏玩耍,是属于它们的自由和随意,不受任何干预和约束。
大熊猫憨态可掬,动作慵懒,一举一动都透露出它悠闲与自在(后文有对它的具体描写),在翠绿的竹林中,过着无忧无虑的世外桃源的生活。
然而,如此可爱的国宝大熊猫,隐藏在四川深山800万年,清同治8年(1869年)秋被人类发现,迄今才155年。
说起来是巧合。这年法国人让.皮埃尔.阿曼德.戴维神父,来四川宝兴县池沟天主教堂传教,闲暇时他常登上附近风景秀丽的山上去观景,一次,无意中发现了他从未见过的动物,眼圈漆黑、体色黑白分明,体型肥硕,圆头短尾,走路悠闲自在,非常可爱的模样。
戴维神父通过近距离观察,感觉这动物既像猫又像熊,于是他给这从未见过的动物,用拉丁文取名为“猫熊”,后被人们误读为“熊猫”,将错就错,似乎感觉比原来的名字叫的更顺口好听,于是,熊猫的名字一直叫唤到现在没有改变过。
戴维神父压根不知道他发现的动物熊猫,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唯中国的四川卧龙山区独有,从此国宝大熊猫堂而皇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珍宝。
因此上,有关熊猫的故事亦成我笔下描写的题材,你若阅读我为之撰写的国之瑰宝大熊猫这篇文章,不说受益匪浅,也算得是动物知识弱弱的小补,告诉许多你不知道的国宝熊猫的前世今生,你会绝不会奢侈的不屑一顾,因为大熊猫的生世和可爱的形象,不仅会深深地打动你,而且有可能诱惑你步我后尘,择日去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参观和游览,从而使你心中无限向往变为现实。
大熊猫是邛崃山脉卧龙岗创造的非凡奇迹,假若没这山、没这岗,很难说有大熊猫这样珍稀动物的存在。
只要从邛崃山脉的基本构成和参差不齐的峰峦起伏说起:
由花岗岩、石灰岩、结晶灰岩、大理岩、砂板岩等构成了邛崃山脉坚固的山体,耐风化侵蚀,山体的褶皱分明,峰峦峻峭,集山水、林木、险峻、奇特于一体,山脊海拔在5000米以上,主峰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为四川全境著名的高峰之一。常识告诉我们,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积雪终年不化,所以邛崃山脉多数有现代冰川分布,亦有珍贵的古冰川遗存。
邛崃山脉的峰峦叠嶂,在它海拔2600~3500千米高度上,是极其适宜大熊猫生存繁衍的天堂和理想的地方,可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因为邛崃山脉的这一海拔高度,正是卧龙坡岗的所在位置,环境幽静,植被多样,食物丰富,动物食用选择性极好,尤其是箭竹的生长,是馈赠大熊猫天然的美食,箭竹里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粗纤维和植物蛋白质,造就了中新世(800万年前)时代,大熊猫这一珍稀动物在此诞生的奇迹!
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生存繁衍了800万年大熊猫,其生命如此强大,令人敬畏。它虽然以竹子为主食,却能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中顽强生存,展现出它非凡的适应能力和坚韧的意志。即便是它面临食物稀缺、栖身之所缩减等重重挑战,依然可以凭借其独特的生存智慧活下来,可见适者生存的法则,在大熊猫的身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大熊猫的珍贵之处,在于它是中国的特产,地球上没有任何地方能够见到它黑眼圈、圆头短尾、慵懒可爱的身影。
虽然发现大熊猫的成绩,属于当年法国人让.皮埃尔、阿曼德.戴维所有,但不代表古今国人没有见过大熊猫,因为在古籍《淮南子》及《山海经》里有记载:
“水所自出也,山有九板出貊,貊以熊而黑白,亦食铁也,故为食铁兽。”意思在有山有水的出没,貊貌似熊一般的样子存在,身上有黑白二色的纹路,它能食铁,故称食铁兽。
早在两三千前的古人就看到、并且记录了大熊猫的存在,相传部落首领蚩尤的座椅蒙的是食铁兽的皮毛。黄帝和炎帝联手打败蚩尤,他落荒而逃至今日湖北恩施深山老林里避难,保全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蚩尤唯一随身带去的东西,就是那把蒙着食铁兽皮的椅子,一直坐到他寿终正寝。山不转水转,蚩尤在北方的部落被消灭了,但他却成了南方土家族和苗族的祖先。
在四川阿坝州的九寨沟,还有个以熊猫命名的海,叫“熊猫海”,水体泛着波光粼粼的孔雀蓝,清纯而澄澈。相传距此百公里外邛崃山脉卧龙岗上大熊猫,有年山上干旱没水喝,它不辞辛苦,四处找水解渴,终于在茂林修竹的九寨沟发现了珍贵的饮用水,于是便大口大口地喝起来,解除干渴的困扰。九寨沟有水有箭竹,等于解决了大熊猫生存的条件,满足它了要求。
这只被古人称之为“食铁兽”的大熊猫,叫来的同伴在九寨沟安营扎寨。动物与人一样,水是生命之源,因此,在九寨沟所属的岷山山脉的南端,有大熊猫的分部。
对于大熊猫来说,传说有时是真的,得到了科学考察的佐证。蚩尤的座椅是不是大熊猫的皮毛蒙的面呢?那才是传说啊,没法考证,只能听之任之了哈。
野外的大熊猫在地球上生活了800万年,因某些动物食物链的断裂,狮虎豹熊成了大熊猫杀手和天敌,使得它们的生存现状与环境令人堪忧,若不实施人工干预,大熊猫必会像白垩纪时代的恐龙一样,遭遇灭顶之灾的悲惨命运。
我们看不到恐龙,不能再看不到呆萌可爱的大熊猫了。凭借现代的科学技术,使濒临灭绝的物种重获新生,决不能让大熊猫这样的稀罕动物的踪迹再在地球上消失。
1978年9月8日,是个难忘的、也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北京市动物园熊猫饲养专家们,采用人工授精技术,成功地繁殖出世界上2只大熊猫的幼崽,体重分别为125克。消息传出,立刻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效应。这是动物界的喜事,为拯救大熊猫这样的濒危物种,带来了新的希望之光,对于其他濒危动物的繁育来说,亦具有可贵的参考价值和不同寻常的意义。
1987年9月15日,也是个值得国人记忆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成都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从而把对珍稀动物的保护工作正式提上了日程。
工程分期进行,中途几经加建与完善,于2020年初全面竣工,同年3月25日对外开放,因众所周知的原因一度中断,2022年8月4日恢复开放至今。
基地模拟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野外生存环境和习性而建,便于繁育研究工作有效开展。我们在基地参观时随处见到的是,郁郁葱葱的竹林,枝繁叶茂的树木,环境幽静,青山绿水间星罗棋布地点缀着各式各样的熊猫馆,好似一座座人类与熊猫沟通的桥梁,让我等游人有机会走进了大熊猫生活的世界,体验生命的和谐与美好!
我们在基地广阔的竹海与清澈的湖泊之间,近距离地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生存需求,从而更好地懂得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性,深深感觉到了我国乃至世界绝无仅有这种珍稀动物,保护它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把控自然生态的平衡。
我正这样想着,忽听近旁的家人和同伴提醒道:“不要大声说话,有好几只大熊猫从竹林那边走过来了,真是太可爱了,让它们再走近一点准备拍照。”
大约五六只大熊猫,一双双漆黑的眼睛小心翼翼的望着前方,似乎迟疑不定,放心不下,慢悠悠地朝着我们这边走过来。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大熊猫似乎从我们游人的脸上读到了信任、友好与热情,它仿佛删除了迟疑的目光,大胆地来到我们面前,通过隔离的防护栏,我们终于看见了它们清晰的模样。
大熊猫的呆萌可爱,从它标志性的黑眼圈里体现出它珍稀动物的特质:
近瞅大熊猫黑色眼圈,好似镶嵌在它头部的神秘面纱,比黄色、青色、蓝色,或是其他色彩的描摹和涂鸦,更具有无限的魅力和造型的美。
这是多少万年来野外的生存环境的淬炼,造就了大熊猫黑色的双眸在黑色圈纹的聚焦下,能看到更深更远的地方,使其在发现敌情的时候,有足够的时间爬到树上或洞穴里隐藏起来,而不至于使自己成为天敌口中大快朵颐的美餐。
在大熊猫近在咫尺的当儿,我们看到了它黑眼圈的背后,藏着一双乌亮的双眸,像晨曦的叶片上凝结的露珠,透明而亮丽,清新而美妙,像极了画家笔下工写兼备的水墨画,勾勒出的一幅生动活泼、意境朦胧的画面一般,从而使它珍贵物种的气质和神韵呈现出来。自然界几乎没有一种别的动物,能够像大熊猫那样,把它的眼圈做的如此黑质斑斓,以黑炫彩,独善其身,宛如在寂静中绽放的一朵硕大的黑牡丹。
隔着安全防护围栏,我们有幸跟大熊猫面对面的互动交流着。或许我们的热情和友好,它似乎感觉到了,看见它慵懒可爱地摇着粗短的尾巴,用它黑珍珠一般的眼睛,一刻不停地凝视着我们,更显乖萌可爱的样子。此时我注意到它的眼睛,好比一滴滴深黑色的生命之墨,释放绚丽夺目的异彩,如一颗璀璨的宝石那般晶莹剔透,这使得它更显与众不同的独特,并且为其出类拔萃的颜值增色添彩。
那天在我的近旁,有个陪同爷爷奶奶参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小男孩(学龄前),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的熊猫,似乎想表达点什么,可是又不敢说出声来。我就跟他说:“小朋友啊,你我看到的眼前的大熊猫,它那明亮的黑眼圈,像不像你们幼儿园老师在黑板上面,画的一幅充满童真童趣的大熊猫画呀?”
男孩回我:“爷爷,你说的很对,我们老师经常在黑板上画大熊猫画,我也会画。我明年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参观回去,我就要把我今天看到的这些可爱的熊猫宝宝画出来。”爷爷奶奶见孙子在跟我交流,听到他说的话,高兴地将他抱起来,乐不可支地说道:“我的孙子也跟大熊猫宝宝一样可爱哦!”
从诗人们的形象思维而言,大大熊猫的黑眼圈,亦如高远的星辰闪烁着亮黑色光芒的眼睛,为它可爱的形象,增添了几分萌趣与神采。
我还听过一位作家这样形容过大熊猫的黑眼圈,宛如一道神秘的八卦符文,蕴含着千言万语,使人在解读中,如同感受到夜晚的明月一般的朗润,是那么引人注目的存在。
仔细端详眼前大熊猫毛发构成的情形,给人的感觉宛如一幅层次分明的画,黑白相间的色彩展现出独特的优雅。
大熊猫的身子一点儿也不丑陋平庸和其貌不扬,非常敦厚、结实、匀称和漂亮,尤其是黑白相间的毛发,更能体现它楚楚动人般的可爱。有比较就有鉴别,这或许就是它在动物界受到推崇备至的原因所在。
看大熊猫毛茸茸的身体,像一团棉花被弹弓弹过似的那么蓬松柔软,从而起到增大它身体肥硕的作用。于是,我就在想象,若剃光它的毛发,大熊猫的肉身,一定是光风霁月、圆不溜秋的样子。
大熊猫壮实的身体,并非是哗众取宠的摆饰,而是显示它强大的生命力和超越的适应能力(前文已经描述过)。我们完全有理由支撑一个牢不可破的信赖,那就是在我们居住的星球上,存在了800万年的大熊猫,若没这点能耐,它凭借什么在卧龙深山老林里,一直坚守到被法国人让.皮埃尔.阿曼德.戴维发现它的时候呢?
我们再仔细端详下大熊猫的四肢,不仅跟它黑白相间的颜色的互为协调,而且使其身体的黑圈纹,妥妥而又巧妙地延续到它的四肢上,像个被黑色的围子美美地套着、装扮着,其俊逸斑斓的色彩,乃万千动物里的独一无二。这就决定了它珍贵无比的程度,决定了它国之瑰宝与稀罕的品级和档次。大熊猫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喜爱和拥趸。
大熊猫的四肢前短后长,重心平衡,像四根刚柔相济的擎天柱,稳稳地支撑它走起路来一摇二摆、憨态可掬的身躯,近乎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能传递出它国之瑰宝慵懒安逸的形态与美姿。
总而言之,大熊猫的身体和四肢,虽然看上去笨拙,但实际上很灵巧,尤其是它每一次的伸展与弯曲,都像是在跟人类进行友好的对白和交流,或许国之瑰宝大熊猫动人的风采,在世人对它的爱戴中,寄托了一份情有独钟的博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亦在大熊猫从野外发现到人工繁育过程之中,恰如其分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的主题思忖。
1988年出台,1989年实施;2016年进行最新一次修改,2023年5月1日重新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使得大熊猫等具有保护价值的所有动物,一律受到了法律的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人工繁育,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建立,就是珍稀野生动物保护的典型例证。
地球不光只是人类的家园,同时也是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羚羊等受到法律保护的所有动物的家园。人类之所以不孤单,是因为有它们的存在与陪伴。所有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包括受到法律保护的各类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