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锡山区东港镇,700余项执法权限的下放,聚焦基层“权小责大”“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问题,打通行政执法的最后一公里;在梁溪区山北街道,一场行政处罚案件通过案审会的形式集体讨论,各环节公开透明;滨湖区的“陪同执法”、江阴的行政执法监督室、惠山区的“司法行政+”多部门联动执法监督等……在无锡全市范围内,执法监督创新方式织密了监督网,走活“规范棋”,构建行政执法监督新格局。
下放执法权限“接得住”
破解“九龙治水”困境
东港镇作为全省30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之一,早在2019年便在全市率先组建了第一支乡镇直属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东港镇综合行政执法和应急管理办公室承接住建、城市管理、应急等9个条线的赋权事项均有切实成效,形成“执法力+执法队+驻派机构”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
“农药登记证是否正规合法登记,标签使用的作物是否与登记标签一致,农药产品货架上要标好农药的名称、规格、价格……”近日,东港镇综合行政执法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执法人员蔡绍芝和同事一起开展农药、种子执法检查。
此前,这类检查都是由农业农村局负责,随着住建、农业农村、文教等条线725项执法权限的下放,使乡镇的执法由原来的单一的城市管理执法变成更利于基层社会治理的综合性执法。
“之前,我们的执法行动需要请求上级多个部门,再加上长久以来,基层执法队伍人手不足、人员素质不高等实际情况,执法能力水平和权威性都存在短板。”东港镇副镇长许峰说。
除了基层执法力量“人少质弱”的局面,多年来,基层的职能与事权相互匹配不到位方面的现实因素,让相关职能部门伤透脑筋,也是困扰当地政府的一大难题。
按照“有人接、有能接”的改革思路,东港镇优选配强执法人员,让执法队伍达到74人(持证人员14人,执法辅助人员60人)。同时,整合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90余人,形成一支镇域内日常巡查队伍。
“随着综合执法的不断深入,现在许多执法行动镇里可以直接开展,精简了执法程序,又打破了‘多龙治水、治不了水’的局面,我们还通过搭建‘一个中心、两级平台、双重管理’体系,全面梳理基层治理事项,更实现了数据‘聚、通、用’,治理活力与效率不断提高。” 东港镇综合行政执法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曹小春表示。
锡山区司法局局长钱军说:“部分地方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还是有短板的,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通过微课堂、普法宣传、短视频等方式,让行政法规更容易被听懂,直接赋权到基层,让群众身边的人来执法,也使执法工作更容易被接受,执法方式更加亲民。”
履行执法职能“管得好”
确保执法行为规范公平
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是落实乡镇(街道)综合执法改革“后半篇文章”。2020年,无锡市依法行政办、无锡市司法局率先制定出台《无锡市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指导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着力提升基层执法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为基层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提供“无锡方案”。
《规范》便于乡镇执法人员快速掌握行政执法的流程和技巧,从根本上解决了行政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能过程中文书不统一不完整、制作不规范、程序缺失等问题。“为便于乡镇执法人员快速掌握行政执法的流程和技巧,《规范》制作了简易程序及普通程序的处罚案件流程图,方便镇街开展执法活动时‘按图索骥’。”无锡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处邹兰青说。
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覆盖让执法更有力。在出台《规范》的同时,无锡市多措并举实现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常态化、标准化、信息化、实效化,让人民群众在基层执法工作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今年6月,一场行政处罚案件的案审会在梁溪区山北街道办事处进行,内容是关于无锡市某公司车辆车轮带泥行驶污染路面案。根据《无锡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执法人员拟对当事人处以5000元的行政处罚,由于该处罚标准达到了启动街道案件审理委员会讨论的标准,梁溪区山北街道办事处便通过案审会的形式,进行集体讨论,听取各方意见,最终核准了该案件的处罚决定,杜绝执法人员在办理该案件过程中徇私舞弊的可能。梁溪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温祖刚认为,重大案件集体讨论,是确保行政执法公正、公平、有效的重要机制。
据了解,目前无锡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已经按照“三项制度”要求,设立案件查阅室、案件集体讨论会议室,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和执法全过程音像记录制度,实现行政执法行为的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确保执法行为的规范和公平。
基层执法行为“有监督”
为法律正确实施添动力
近年来,无锡坚持创新突破,实施“有感服务、无感监管”,不断提高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整体效能。滨湖区司法局聚焦行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着力打造立体执法协调监督模式,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县乡两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2023年10月,在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中,滨湖区首次开展“陪同执法”,通过对执法程序、执法态度等现场执法环节开展监督,推动包容审慎监管,助力执法规范、有序、透明。
今年8月,滨湖区司法局与梁溪区司法局共同邀请两区法官和检察官,市监、应急、交通、卫健委等执法部门业务骨干,以及两家律所专业律师共17人组成案卷评查小组,联合开展行政执法案卷交叉互评专项行动,评查结果以“整体通报+个别反馈”的形式向各执法部门进行反馈。
无锡市司法局副局长丁如意说:“司法行政部门作为政府行政执法监督机构,代表本级政府实施行政执法监督的具体工作,要以理顺体制机制为依托,织密系统监督网络,提升整体监督质效。”
今年,无锡市委依法治市办、市司法局确定50个无锡市行政执法监督基层联系点,从政法系统、行政执法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律师等社会各界聘任30名无锡市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充实到行政执法监督队伍中,以此助推全市执法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激发执法监管新效能,无锡先后编制监管事项和场景清单、实施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建立企业监管服务平台、统筹部门监管计划、精准匹配检查事项、精准规范高效检查、优化监管方式方法、提升监管联动效能等,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
不仅如此,无锡各地也在进行各种探索和尝试。江阴强化监督网络建设,在17个镇(街道)设立行政执法监督室。宜兴推动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热线深度融合,推动形成企业诉求“收集、分类、交办、督查、反馈”的工作闭环。新吴区创新推行行政复议与行政执法监督联动机制,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惠山区创新执法监督方式、探索开展“司法行政+”多部门联动执法监督。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改革提出的要求,也将指导司法行政工作不断科学提升。对此,无锡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司法局局长谢海华强调,无锡司法行政系统将持续提升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效能,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为无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提供高品质的法治保障。
(特约记者 张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