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伦敦,一位来自中国的青年艺术节导演兼制作人胡春甜(Chuntian Hu)创立并领导了屡获殊荣的非营利机构Canal Dream CIC,她将中国古老的水路文化与伦敦的现代艺术场景相结合,致力于推动中英文化交流。
Canal Dream Art Festival:水上艺术盛宴
刚刚结束的第二届Canal Dream Art Festival再次点亮了伦敦的摄政运河。该活动由来自中国的艺术节导演兼制作人胡春甜创立的非营利机构Canal Dream CIC主办,合作伙伴包括国王十字区知名环境教育机构Global Generation、伦敦的文化地标水上书店——Word on the Water、船上画廊Slash Arts、RedKite Floating Gallery and Art Space、gowithYamo、The Walker City及Gomez Boat Studio等。艺术节以独特的水上多元艺术形式呈现,旨在强调气候危机的紧迫性。活动为期一周,场地有五艘船(统称为“梦之船队”)和一个运河岸的艺术空间内,内容包括各种展览、电影放映、诗歌朗诵、舞蹈和音乐表演,工作坊等。
今年的艺术节吸引了来自多个国家的艺术家,以水路为舞台,呈现了丰富的跨文化艺术作品。活动在伦敦摄政运河(Regent’s Canal)最具活力的国王十字区(King's Cross)展开,艺术家们将运河两岸变成了一个流动的画布,水上的船只则化身为移动的艺术空间。观众不仅能在运河岸边体验到多元文化的碰撞,还能登上艺术船只,亲身感受作品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水”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连接到一起,展示了运河不仅是交通工具的通道,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
Canal Dream Art Festival 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与,再次证明了水路文化作为当代艺术舞台的独特魅力。胡春甜作为艺术节的导演兼制作人,带领团队呈现了这场水上盛会,也进一步深化了她在中英文化交流中的关键角色。
(Canal Dream Art Festival 2024 开幕之夜,漂浮花园船顶的现场表演)
中国运河文化的启发
胡春甜自2021年从中国来到英国,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学习服务设计。她被伦敦丰富的水路网络深深吸引,这让她联想起中国古老的运河历史,尤其是京杭大运河及其承载的文化意义。这条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不仅连接了中国南北,也成为了文化艺术活动的重要场所。胡春甜受中国水路文化的启发,尤其是运河沿岸的艺术表现形式,决定在伦敦开辟一个与水流交织的艺术空间。
“在中国,水路不仅是经济的命脉,也是文化与艺术的摇篮。中国南方的水乡尤其如此,运河两岸的戏曲、民俗活动与集市交融,创造了丰富的水上文化。这为我提供了创建Canal Dream的灵感。”胡春甜解释道。
例如,在隋唐时期,京杭大运河不仅是货物和粮食的主要运输通道,还成为了文化交融的重要场所。沿河两岸,戏剧表演、诗词歌赋成为了官员和商人的消遣,尤其在开封、洛阳等大城市,河道两岸的集市和庙会都盛行着水上表演。到了宋代,水路上的繁华更加显著,尤其是汴梁(今开封)成为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当时的汴河景象,河上船只川流不息,沿岸的市井文化和水上娱乐活动相映成趣。宋代商船和官船常常载着文人雅士,他们在河上举办诗会、书法展示,甚至即兴绘画,创造了一种“水上文艺”的独特氛围。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沿线还兴起了“水戏”文化,特别是江南水乡地区,水上戏剧表演成了乡村与城市居民的常见娱乐形式。昆曲等戏种常在船上演出,甚至形成了专门的“水上戏台”,为水上的观众表演。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水上生活,也进一步加深了水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胡春甜将这些中国水路上的文化传统融入到她的艺术实践中,希望通过Canal Dream在英国的水路上重现这种文化与艺术的交融。
他乡造乡, 做梦造梦:水路上的生活与艺术
Canal Dream 不仅是胡春甜的事业,也是她的生活。如今,这个勇敢的中国女孩已经在一艘窄船里生活了一年多,沿着伦敦及其周边的内陆水路上巡航,过着自由、流动、未知和充满挑战的生活。这种生活不仅加深了她对水路文化的理解,拓展了她的运河关系网路,也使她能在水路上创作与展示艺术作品。正是在这种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胡春甜不断发展Canal Dream,也将中国的水文化在英国的运河上传播。
(胡春甜和她运河上的家,窄船Rosella)
在过去的三年,Canal Dream 从她在皇家艺术学院的毕业项目发展成为Canal Dream Community Interest Company,已经沿着摄政运河成功组织了14场活动,包括两届Canal Dream Art Festival,并与多个知名艺术节合作,如2023年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之一的伦敦设计节的官方合作伙伴、连续3年加入伦敦最大的水道庆典 IWA Canalway Cavalcade ,以及和中国的阿那亚戏剧节候鸟300的合作。胡春甜通过这些活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运河与创意社区网络。Canal Dream CIC与超过10艘船只及运河边的场地合作,共同举办各类活动,跨越不同艺术学科,推动了更广泛的文化合作与创新。还建立了一个由300多位创意者组成的网络,主要来自英国顶尖艺术院校,涵盖多个艺术领域。该平台不仅是艺术家们展示作品的舞台,更吸引了大量观众参与,其中在伦敦设计节期间,单场活动的预约人数就超过了700人。这一切都体现了胡春甜如何将运河生活与艺术相结合,打造出一个活跃且具有影响力的跨文化交流平台。
(2024年Canal Dream Art Festival 开幕之夜,胡春甜与合作伙伴代表在The Walker City发表欢迎致辞)
(中国乐队在Global Generation的漂浮花园船顶上的音乐演出)
文化与水流的共同语言
在胡春甜的带领下,Canal Dream不仅专注于本地的水路文化,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动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去年,Canal Dream与中国的阿那亚戏剧节候鸟300联手,发起了“候鸟300 梦游”——基于水路的中英艺术家交换项目,旨在通过艺术合作探讨迁徙、家园与身份认同等主题。
在“候鸟300 梦游”项目中,来自中国和英国的艺术家通过互访和水路上的艺术创作,展开了一场跨越国界的对话。中国艺术家们在英国的运河上举办了多场即兴表演、装置艺术展览,英国艺术家在中国的阿那亚的海边进行艺术创作,将海与运河作为连接两国文化的桥梁。这一项目不仅展示了水作为文化媒介的力量,还通过水流、迁徙和游动这一共同的象征,深化了对全球化时代身份与归属的探讨。这次合作,Canal Dream CIC成功地将中国与英国的艺术家连接在一起,打造了一个开放且多元的艺术社区,促进了更深层次的中英文化交流。胡春甜相信,“水流相传,文化共照”。水路不仅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也是跨文化对话的重要平台。
2023年阿那亚戏剧节发布会现场直播,正式宣布候鸟300梦游计划的启动
正因为这种对水路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表达,Canal Dream CIC屡获殊荣,包括在2022年和2024年两次被英国内陆水路协会(IWA)授予 the Marcus Boudier奖杯,表彰其在促进水路文化与艺术创新方面的贡献。胡春甜希望,通过Canal Dream,能进一步推动全球水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连接不同背景的创意者,共同探索水与文化之间的无限可能。
Canal Dream的故事不仅是胡春甜个人的探索,更是一个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文化和语言的集体愿景,展现了中英文化交流的积极成果。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深具启发性的项目,Canal Dream在伦敦的水路上架起了一座文化的桥梁,让两国艺术家在水的流动中碰撞出创意的火花。水流承载的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文化的延续与共鸣。
在未来,Canal Dream将继续秉持“水流相传,文化共照 We share culture's glow, through the water's flow.”的信念,拓展更多国际合作,深化与各国艺术家的对话。胡春甜期待,通过水路这一独特的文化载体,让更多的人体会到水与艺术交融的魅力,共同参与到这场跨文化的盛宴中,一同编织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