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阴出席沈鹏先生学术研讨会感赋
蒋力余
应江苏江阴市委宣传部、沈鹏先生母校南菁中学之邀,于是便有吴地名区江阴之行。江阴为吴越文化之发祥地,5000多年之前新石器时代,江阴便有先民生息,种植水稻,掌握制陶、织麻等技术。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江阴建立勾吴古国,伟大地理学家徐遐客诞生于此,足见江阴文化底蕴之深厚。沈鹏先生出生于江阴一书香之家,少年时出入江阴最后一位举人章松庵先生门下,在南菁中学初、高中部就读五年,打下坚实之学问基础。19岁进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先生为卓越之编辑出版家、美术评论家 、诗人,更是卓越之书法大师,以险绝厚涩、雄秀高华之大草蜚声海外。予忝列门墙,亲聆教诲十有余载,何幸如之。


为上酬时代,下报师恩,予穷十五寒暑完成沈鹏系列研究专著五部,已出版《沈鹏诗书研究》《沈鹏诗艺咀华》两部,由140余篇专论组成,共80余万言,为弘扬优秀文化奉献绵薄,虽备历辛而甘之如饴。沈老为当代艺坛高原上之高峰必无疑也,深入研究沈老之学术思想、艺术成就对促进新时期之艺术发展繁荣意义重大。恩师仙化,已有一年,赐教情景,历历在目,景仰山斗,深切缅怀。今赴江阴,记之以诗。
勾吴今往驾银龙,
湘国川原在望中。
韶岳巍峨迎旭日,
长江浩荡袅秋风。
游书凤舞崇毛体,
彩翰龙飞赞沈翁。
菁粹弘扬勤接力,
神州雄立亚洲东。
“韶岳”:韶峰。
20249年9月13日8时16分于赴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