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澜涛|一部反响不俗的儿童题材故事片——电影《向日葵中队》观后感
2023-09-06 08:3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澜涛  
1
听新闻

  一个小学在读、名字叫莫离的女孩,不幸患了孤独症,正面临呆家无学可上的困扰。她的父母心急如焚,四处奔波联系,寻找能够接收她的学校,结果未能如愿。

  就在莫离的父母感到失望之时,有一所小学五三班班主任米兰老师,愿意接收莫离成为她们班的一名学生,并表示倍加关心和帮助莫离。此情此景深深地感动了莫离的父母,由此开始了电影《向日葵中队》故事的讲述。

  影片紧扣爱是教育的灵魂这一主题,通过刻画人物,描写环境和情节,反映了儿童孤独症是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使不幸患了孤独症的孩子走出阴影笼罩,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知名影视人陈应歧根据作家刷刷小说编剧、导演的电影《向日葵中队》,并未在剧中交待莫离是什么原因患上了孤独症,这是因为比起拖沓的电视连续剧来,电影堪称浓缩的精华,把情节展开的有效空间,留给莫离是如何在米兰老师和五三全体同学的共同引导和帮助下,走出孤独的困扰,这才是成就感的体现与希望的意义所在。

  米兰老师在莫离到来之前,将教室里布满了闪耀着晶莹剔透光泽的星星,以其别出心裁的氛围,欢迎莫离正式成为五三班一名学生。

  莫离来到了五三班教室,同学们给予她长时间的鼓掌欢迎。借助于这个热烈的氛围,班主任米兰老师面带微笑地说 : 天上的星星看起来距离我们很近,但是很遥远,需要用光年计算。莫离就像天上的星星,在我们五三班教室里照耀着星光,莫离就是星星的孩子。

  米兰老师紧接说:莫离同学初到我们五三班,由于她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老师把她的课桌临时安排在讲台旁,靠老师近一点,她的感觉会更好。莫离可以不交课堂作业、不参加升旗活动,多给她一些自由的空间,希望我们班的同学能给莫离多点宽容和理解,我们都做这位来自星星的孩子的好朋友。

  张小西(五三班女生)主动提出要跟莫离同座位,米兰老师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她的要求。米兰老师称赞张小西是个助人为乐好学生,全班同学无不向她投过敬佩的过目光,这正是孤独的莫离需要的环境。

  然而,张小西压根不懂得米兰老师所说的“星星的孩子”是什么意思,于是,放学回家她就请教在美术出版社工作的妈妈(由影视表演艺术家、只此艺术园友孙兰扮演)。妈妈告诉她 : 这星星的孩子啊,距离我们有点儿远,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及,通常把自己封闭一个独立的境遇中,不跟别人交流。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能用歧视的眼光看待,要热心地给予帮助,让星星的孩子成为愿意跟大家一起交流的孩子。

  (《向日葵中队》编剧兼导演陈应歧)

  这是全剧重要的伏笔,由此所展开的情节与矛盾冲突,一次次把笔者带入影片渲染的氛围中,并产生了如下观感:

  观感之一:米兰老师的崇高责任感令人敬佩。

  在剧中人米兰老师认为,既然接收莫离为五三班的学生,就要对莫离和她的父母负责,就要采取针对性的引导措施,让莫离尽快走出孤独的阴影,成为正常的孩子。

  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具有挑战性,为此该片编导陈应歧先生,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与实际情况,先后在剧中安排了几个矛盾冲突,塑造了米兰老师尽心尽责、知难而进,引导和帮助莫离性格转变的典型形象,使剧情的发展形了成涤荡起伏、悬悬在念的演绎格局,起到了喻情寓景,情景交融的衬托和点化的作用。

  首先是莫离的孤独与固执与父母的之间的矛盾。

  跟莫离同位座位的张小西,发现莫离喜欢向日葵,还爱会画向日葵画,于是她就想以向日葵花(绢花)为礼物赠予莫离。张小西的想法得到妈妈的支持,心想事成,莫离从张小西赠送她一束(3朵)向日葵花中取出一朵,表示友好和接收礼物的意思,张小西高兴的跳起来,并拥抱了可爱的莫离。

  莫离热爱向日葵的情结与日俱增,她得到花爷爷(兼门卫)热心帮助,在校园里栽植了几株向日葵,在她的养护下一天天地长大,莫离很有成就感,这近乎成了她全部的精神寄托。

  有天深夜,暴风骤雨,电闪雷鸣,睡梦中被惊醒的莫离,想到她种植在校园里向日葵会被风雨毁坏,不由分说地背上书包,抱着她心爱的熊宝宝(去哪儿都抱着),冒深夜的风雨去学校呵护她种植的向日葵。莫离的爸妈(莫爸由影视表演艺术家、只此艺术园友郭广平扮演)不理解她的举动,又问不出女儿非要在雨夜去学校的原因,在好心劝说和劝阻不了情况下,莫离的父母明智地选择了妥协,无奈雨夜驾车送女儿去学校看个究竟。

  父母恍然大悟,原来是女儿担心自己栽种的向日葵会被风雨零落,而不顾一切地要前来学校呵护向日葵。

  (江苏省电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雨夜里莫离撑起雨伞,顾不得自己衣服被雨水淋湿,只为呵护她栽种的向日葵安然无恙。门卫花爷爷见此情景,拿来插杆雨篷伞,为莫离深爱的向日葵和她的三口之家遮风挡雨,成雨夜校园里感人至深的情景。

  风还在刮着,雨还在下着。知情的米兰老师,张小西、班长等,冒着夜风夜雨纷纷来到了莫离和她父母的身旁。

  米兰老师紧紧抱住莫离,动情地说道:莫离同学是好样的,不怕的深夜风雨侵袭,在爸妈陪同下,来到学校呵护自己种植的向日葵,因为她知道向日葵的意义,在于象征阳光、热情、进取、快乐和美好。

  东方既白,风停雨歇,红日东升,阳光普照大地,蔚蓝的天空中飘散着片片洁白的云朵,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的米兰老师和张小西等同学(当然也包括莫离),迎了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

  笔者认为,该剧之前的铺垫,与米兰老师的独白紧紧地连成一片,使故事的叙述与环境的描写,适应了剧情发展的要求,逻辑严谨,避免了格式化的翻版,与众不同,看点与共鸣感不俗。

  旧的矛盾冲突平息了,新的矛盾冲突相继产生,米兰老师一心转变莫离的责任感,伴随矛盾冲突的不断出现而得以升华。

  如果说莫离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表达的是莫离为呵护向日葵不受风雨侵袭,不听父母劝阻冒着深夜大风大雨来到学校,撑起雨伞为她栽种的向日葵遮风挡雨。那么,编导选择这个特定环境展开故事情节的叙述,使米兰老师感觉莫离热爱向日葵到了不可抑制的程度,看到了莫离内心深处隐伏阳光一面,进而使米兰老师为转变莫离的孤独感提增了信心。

  黑板报的风波,反映的是莫离与五三班的矛盾。

  莫离在学校黑板报评比的关键时刻(校长正带着评委老师们向五三班走来的途中),擦掉了班级黑板报上的主题画,惹得全班同学愤怒指责莫离损害集体荣誉,故意搞破坏;急的班长泪流满面;不知所措的米兰老师赶忙向校长汇报,告知五三班的黑板报出了点状况,不参加本次板报评比。

  校长不解其意,全然不信黑板报会有什么状况发生,依然带领评委老师们来到五三班评比黑板报。让校长喜出望外的是,五三班的黑板报不但没出现所谓的状况,而且版面新颖、立意深刻,尤其是向日葵插画,更为版面增色添彩,被评为全校黑板报评比一等奖。

  (恢复常态的莫离参加跳绳表演)

  原因是会画画的莫离同学嫌班级黑板报的插图不好看,擦掉重新换成了向日葵图画。莫离有绘画的天赋,米兰老师很高兴,怀着激动的心情,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向日葵中队”五个字,成了五三班的别称,并涵盖了影片的点题。

  黑板报风波平息后,人们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为莫离后来走出孤独感的阴影,出色完成了学校布置她创作一幅大型向日葵画的任务,并使其作品成为美术杂志的封面,打下了伏笔,亦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莫离倾注的爱心和帮助,莫离终究是个幸运的孩子。

  男生马一飞,校园内奋力一脚飞出的足球,不慎击中莫离所植向日葵,反映的是莫离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在五三班公开课上,米兰老师嫌莫离手中抱着的熊宝宝,与整体气氛不协调,安排张小西设法悄悄从莫离手中拿掉,则反映的是莫离与班主任教学的矛盾。

  虽然张小西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但事与愿违,莫离发现手中熊宝宝不见后,急的一边哭泣,一边寻找。米兰老师见状走到莫离身边,诚恳地告诉她;熊宝宝是老师为了上好公开课藏起来的,这是老师的不对,老师向你道歉,现在老师把熊宝宝还给你。

  莫离不能理解这样的做法,怒不可遏地将米兰老师推倒在地,使其额头被锐器碰伤流血不止。这突如其来发生的事情,惊动了参加五三班公开课的校长(由影视表演艺术家、只此艺术园友侯勇扮演)、教师代表和五三参加公开课的同学。

  笔者认为,电影《向日葵中队》这一矛盾冲突的情节发展,将全剧推向了高潮,给观众留下悬念:额头受伤的米兰老师,是不是从此心灰意冷,对莫离的转变失去信心,还是谅解莫离的冲动,一如既往地尽职尽力,帮助莫离走出孤独症的困扰?

  米兰老师无疑选择了后者,她同情莫离的不幸,丝毫没有动摇转变莫离地信心,把委屈留给自己,将希望带给莫离。米兰老师如此崇高的责任感,能不受到观众的敬佩,并在感动不已的氛围中产生反响与共鸣呢?

  感受之二电影《向日葵中队》儿童语言避免了成人化,贴近了生活,传递了真情。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庄子说:“凡事若大若小,寡不道以欢成。”世上的事情不论大与小,没有不通过语言的交流获得愉悦和成功的。

  电影《向日葵中队》所使用的语言,儿童生活气息浓郁,孩子们就说孩子们的话,不说成人的话,分寸拿捏的十分到位。

  孩子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远没达到成人的思考水准,借儿童的嘴巴说成人的话,不仅有违思维规律,而且难免存在失真之嫌(以往的影视剧时有发生,遭观众诟病),电影《向日葵中队》的编导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努力接儿童生活地气,使观众感觉所讲述故事的真实可信。

  笔者通过观影认为,电影《向日葵中队》儿童语言的使用,大致有如下3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一是剧中儿童语言的表述,无论对白、独白,或是旁白(画外音),做到了的简洁、简单,避免了高深难懂,或是佶屈聱牙的生涩与费解。简洁中见童真,不矫揉造作,逼真地再现了儿童内的心世界,在认知的层面上与其真实的想法保持一致。

  二是剧中使用的语句和词汇,尽可能地做到了以单句为主,基本避开了复合句式过度使用。即便是老师与学生的交流,父母与孩子在家中的交流,均以儿童语言为主,不涉及高深的话题。孩子能听懂、能接受的语言,就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引导孩子的认知在平日与人交流中,得到潜移默化的进步和提高。在这方面电影《向日葵中队》做的好,不管剧情怎样发展,都能避免孩子语言成人化的倾向,实属真实的情形与真情实感的体现。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论是电影里表演的孩子,还是在影院里观看电影的孩子,都能同在一个思维层面上,进行互动和交流,接受教育,产生共鸣,有利于进步,受益匪浅。

  (本文作者在观影分享会上发言)

  三是用孩子的语言刻画孩子的性格。剧中的五三班因为来了个莫离,像平静的水面掀起了微澜。同学们朝夕相处,必会跟莫离有所接触和交流,抑或不可避免发生摩擦。

  男生马一飞一脚踢出的足球,击中了莫离栽植的向日葵,面对莫离的痛心疾首,全班同学纷纷指责马一飞的鲁莽和不是。众目睽睽之下,马一飞走到莫离面前诚恳地对她说:对不起,我以后再不会这样了。朴素的一句话,刻画了马一飞活泼好动的性格;

  主动要求跟莫离同座位的女生张小西,回家把莫离的不幸告诉妈妈,并向妈妈表示:我要关心和帮助莫离,让她成为跟我们一样快乐的好同学。妈妈听后感到非常高兴,表扬了女儿的此举是爱的体现。通过张小西跟妈妈的交流,编导用孩子的语言刻画了张小西充满爱心的优秀品质,和她乐善好施的性格,给孩子们树立了耳濡目染学习的榜样。

  电影《向日葵中队》无疑是一部成功的儿童题材的故事片,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尤其是剧中的米兰老师和五三的同学,把爱的奉献提升到爱的责任感的高度,将一个患有孤独症的孩子,转变为正常的孩子,从而为家庭和社会作出了贡献。

  在米兰老师帮助莫离转变孤独状态的过程中,她的委屈没白受,她的责任没白尽;五三班同学的爱心也没白献,向日葵中队共同谱写的爱的奉献的感人篇章。

  蓝天白云下,金灿灿的向日葵花漫山遍野地盛开着,此时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五三班的跳绳表演正在进行。在米兰老师和同学们一次次的动员下,莫离终于鼓足勇气走上前去,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跳绳表演。莫离双眸丽若明珠,笑靥如花,纵情欢跳,老师和同学们异口同声地为她加油和喝彩,从此,莫离融入了五三班集体,成功地转变为正常的孩子。

  与此同时,恢复了常态的莫离,其绘画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和发挥,她泼墨挥毫、娴淑自如地完成了学校委托她创作的大型向日葵画任务,使之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张小西的妈妈感觉莫离这幅向日葵画意蕴不俗,富有灵动感,便向编辑推荐,被发表在美术杂志的封面上。得到鼓励的莫离开始了她新的学习生活。

  莫离孤独症的治愈是个奇迹,创造这个奇迹的人是班主任米兰老师和五三班的同学,他们都是莫离的恩人和功臣。这样的恩人和功臣越多,患孤独症孩子治愈的希望就越大。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只有向向日葵那样欣欣向荣地开放,我们的未来方能希望!

  笔者观影后,应邀参加了由江苏省电影家协会暨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举行的电影《向日葵中队》观影分享会,因思绪难抑,把在会上的发言写成了上述的观感,供您在观摩此片时参考和分享。

标签:老师;向日葵;孩子
责编:陈衍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