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匠高二适(五)
2023-06-25 21:38: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曹洋  
1
听新闻


百年巨匠高二适(五)

□ 曹洋

  二、家有莱妻④

  1948年夏,高二适全家迁居至南京三条巷齐园。1949年,长女高若男随夫沈天吉携子女逃避战乱住到齐园高家。高二适却失业在家,一家十余口人要吃饭,怎么办?朱凤子不简单,竟租邻近的园子种地。要知道,朱凤子虽不是大家闺秀,但她一生没有下过地种过田。1950年,高二适作诗《朝不食谣》两首,记录了饥不能举笔的艰难场景:

  朝来不食行厨下,妻子园中撷菜把。见菜思饭肠转饥,开卷苦吟声仍夏。

  吾意攻书为疗饥,此世何由更作痴。捐书容易疗难塞,亦息长年生事稀。

  诗后自注云:

  家人赁种邻园,两儿执锄甚力,虑荒于学,戏为此诗示之,欲其明吾所志云,凡四十均,无力再写即此[搁]。①

1974年高二适朱凤子夫妇合影

  如果没有朱凤子,可能高二适的境遇会像他所崇拜的陈师道一样惨淡。攻书疗饥,固然意志可嘉,但现实的饱暖是维持生存的保证。让高二适天马行空、恣肆狂狷的风筝线始终被妻子朱凤子系得结实。高二适也真切感觉到这根无形的线,不仅仅是诗意存在,还有表达的快慰,因为他是诗人,诗人自有诗人表达的方式。1962年10月19日(农历九月廿一)夫人朱凤子五十七虚岁生日,高夫子赋诗《凤子生日,余为薄治面肴,并作诗命小女可可讽诵之》:

  贫家那得废生朝,自小艰危老复遭。

  莫善盐梅升鼎实,还同衣服罢蚕缫。

  余年想望田园乐,生子原非虎豹韬。

  幸喜阿茶供笑语,登堂学诵鲁侯谣。

高二适《凤子生日,余为薄治面肴,并作诗命小女可可讽诵之》诗稿墨迹

  高二适的诗难得有“笑语”,这个笑语,因为朱凤子生日,因为能吟诵鲁侯谣的小女可可,让这个贫寒之家充满无限生机。最难得的是高二适亲自为朱凤子下面祝寿,手艺肯定不太行,但这份情意十分珍贵。高可可在《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回忆我的父亲》中写道:

  有时,我和妈妈不在家,没人烧饭,他就只会烧稀饭和下面条,可是稀饭又常常烧成干饭。一次我们从外面回来,父亲盛好面条让我们吃,吃到嘴里是甜的,原来他错把糖精当味精撒在面条里,他自己吃了大半碗还没有吃出来哩!

  给朱凤子下的面条是否好吃,已不重要,但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高夫子下厨,那是何等魅力,这面条不仅做出了诗意,还做出了浓浓的情意。晋陶渊明临终前在《与子俨等疏》说:“但恨邻靡二仲,室无莱妇,抱兹苦心,良独内愧。”陶渊明虽能承受“室无莱妇”,却也是诗性生活的遗憾。1976年,离大去只剩一年,高二适七十四岁(虚岁)生日,回顾一生,感慨万千,作《丙辰七十四龄生日赋》:

  今朝七十四龄过,室有莱妻被草莎。病退一廛元未死,胸余百虑那能歌。

  客来差具齑盐味,乱定仍愁风雨俄。一事扬云终自合,雕虫微技尽销磨。

  诗人眼里的莱妻不仅仅是贤妇的代称,还有对其甘愿随自己过清苦寂寞独行生活的感慨。诗中一“乱”一“愁”概括了高二适一生的内外状态,外在处境可以说是大半个世纪的战火与纷乱,内在则是他无时无刻不心怀国士忧。然令他欣慰的是“室有莱妻”与之同行。“莱妻被草莎”这个比兴手法用得实在妙。莎草是极普通平常之物,但其根是药材、香料,古之美名曰“香附子”“雀头香”。莎草也是诗人们常使用的物象,“踏莎行”词牌名即是由此演绎而来。高二适在此既突显莎草寻常的外表,又赋予其极具内美气质。莱妻、莎草的比拟,是垂暮的高二适对朱凤子的终极评价,不知高夫子如何向朱凤子解释此诗句,虽然他没有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这种感天动地的词句,但此赞誉定当让隐藏在高夫子身后自甘付出的朱凤子倍感慰藉。

  幸运的高二适外有侠士章士钊,内有莱妻朱凤子,这让他能够过上“适吾所适”的生活,让他能够笔耕于书斋,长啸于士林,追寻他人生的梦想。

  ①:[搁]高二适先生原文为“阁”字,根据文意,作者认为此处应为“搁”字,故用“[]”进行括注。

标签:朱凤;夫子;诗人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