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40年老小区焕新的法治密码
从“54321”到“12345”
2023-10-18 20:5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杨  
1
听新闻

  “小区原来是开放式的,现在封闭式管理,安全性大大提高。”“楼道里三天两头有保洁来打扫,清清爽爽的。”今年81岁的邱正银在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清潭新村第一社区74幢住了40年,之前一直没交过物业费,经过社区“法律明白人”钱寿芬多次上门宣传解释,最近他爽快地交了费。

  清潭新村不仅是常州最早一批商品房,更是全国最早一批商品房。时光荏苒,基础设施老化、居住环境脏乱、社区治理困难等问题相继浮现。自2021年起,永红街道开始对这片占地25.35万平方米、涉及4128户居民的老旧小区进行改造,通过创新实施“54321”解忧机制和“12345”法治连心工作法,让“老破小”逆袭为“理想居”。

  红色物业请来“红色参谋”

  10月6日早上,清一社区72栋二楼某户洗衣机水管脱落,水渗到楼下陈先生家的客厅。陈先生上楼理论,但却被对方以“漏水不多,损坏面积不大”为由拒绝。陈先生随即拨打小区“红色物业”电话81854321求助。

  接完电话,做好登记,社区调解主任潘雪梅便与物业负责人邹贤一起上门。由于陈先生要求“把整个房顶墙面重新刷一遍”,两家僵持不下。

  在物业中心调解工作室,社区律师应心如从侵权责任的角度给双方讲解有关法律规定,潘雪梅从“邻里情”出发引导双方就事论事解决问题,邹贤则从物业专业角度给出意见。午饭前,这起邻里纠纷圆满化解。

  “他们三个人都是党员,是我们‘红色物业’里最强的‘红参谋智囊团’。”清一社区党委书记范健铭说,为精准锁定居民“急难愁盼”,社区推出“54321”解忧机制,及时反馈和化解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居民反映的问题、产生的矛盾。

  在范健铭看来,“很多大问题都是小问题拖出来的,及时回应就能将很多难题解决在萌芽阶段。”“54321”这串数字规定:5分钟内做好登记,40分钟内赶赴现场,小问题3小时内解决,复杂问题2天给出方案,1星期内上门回访。

  明理茶室开出“法治茶单”

  清一社区南门往长江中路的一段无名路,是居民出入小区的必经之路,如今随着小区改造浇筑了柏油路。市民金建芳在路旁的店铺里卖了7年馄饨,“以前坑坑洼洼,下雨天积水看不出哪里有坑,经常摔跟头;现在平坦开阔,到旁边幼儿园接孩子放学的家长都安心了。”

  金建芳口中这条无名路的改造就是在社区“明理茶室”里议定的。“不仅请来居民代表、物业人员、网格员以及老党员说事议事,还邀请社区法律顾问、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来释法析理。”

  “‘法律+协商议事’的好处就是法律政策把得准、群众参与度高,以最大公约数形成的决定合情合理更合法。诸如‘3+2’可持续物业方案、‘一米花园’微项目,以及停车位划定、充电桩位置、入口改造等意见建议,都被充分吸收到小区改造方案中。”范健铭说。

  改造完成后,清一社区创新打造“明理茶室”,开出说事明理会客厅、法治直播微课堂、妇女维权议事亭、心灵茶吧睦邻点、反诈宣传先锋岗等8份“法治茶单”,推动法治建设渗透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

  2022年底,清潭新村284幢居民楼全部改造结束。“房屋外立面的颜色,社区先做了样板卡给我们选,改什么、怎么改,都由我们自己做主。”邱正银说。

  法治兰园带来“清风笑潭”

  各花争相开放,秋风拂过,美不胜收;普法手绘、法治步道、法治时间轴、法育未来等法治宣传和服务微阵地点缀其中。今年江苏省第九届“4·8司法日”当天,位于清一社区的“法治兰园”正式开园。

  “法治微景观,民生新画卷。”永红街道政法委员、司法所所长颜弢表示,法治元素让老小区老景色更有味道,让居民真正体会到法治获得感就在身边。

  参与普法项目每次计10分,协助调解矛盾纠纷每起计50分,连续两年参加普法项目优先享受免费法律服务……通过积分奖励的方式向居民开展普法工作,是社区法治建设的又一创新。

  近年来,建设法治小区成为街道和社区的共识。为做好从“改好”到“管好”的“后半篇文章”,“12345”法治连心工作法应运而生,即建设“法治兰园”一个中心,成立“星火党员+”和说事明理服务队两支队伍,开展格网、警网、法网三网融合行动,完善社区党组织、小区物管会、居民代表、物业公司等四方民主议事机制,实现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目标。

  邱女士是入住清潭新村最早的一批居民,前些年她把老房子租出去,搬去新房,现在她又准备搬回来。“现在环境比之前好多了,毕竟住了几十年,对邻居和小区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老破小”实现华丽变身后,人气更旺了。 

(张杨)

标签:物业;红色参谋;社区
责编: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