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一条检察建议消除一个监管盲区
2020-10-14 19:25:00  作者:刘凤琪 王金艳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你们要注意规范经营,无相关执业资格对顾客乱诊疗是非法行医行为,可能构成犯罪。”近日,苏州市相城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相城区检察院工作人员正对某修脚店老板进行法治宣教,提示其经营注意事项。

此次行动线索来源于当地卫生监督协管员的“情报”,这还要从一条检察建议说起。

今年年初,相城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非法行医刑事案中发现,当地医疗部门可能涉及未依法履职的情形。1995年至2019年,李某在相城区北桥街道某村某租住房私设诊所,擅自从事医疗活动20余年,平均每日治疗病患10多人,多为居住在附近的外来务工人员。2019年1月23日,徐某因病至李某诊所接受治疗,次日,徐某因身体不适被送至当地医院,抢救时已确认死亡。1月25日,李某因涉嫌非法行医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经查,李某未取得相关资质,不具备行医资格,其诊所也是租房私开的,未经登记审批,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经鉴定,徐某因自身疾病死亡,与李某医疗行为无关。因此,李某的行为不构成非法行医罪。2020年5月,相城区检察院对李某作出不起诉决定。

案件虽然办结,但检察工作并没有止步。为什么发现了“黑诊所”而没有对其作出行政处罚?这是检察官心中的疑问,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月初,检察官与该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召开联席会议,就消除监管盲区、加强打击合力、营造诊疗氛围等方面制发检察建议。收到检察建议后,该区卫健委积极落实,依托本地社会综合治理网格体系,将卫生监督协管员、社区网格员纳入打击非法行医专业力量,对辖区内发现的“黑诊所”“黑医生”等线索形成每周定时上报、每日不定时上报的线索收集机制,延伸社会触角,从源头上铲除非法行医的土壤,规范医疗卫生市场。制度的落地,为打击非法行医长效机制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该案是公益诉讼“等”外领域案件,案件取得成效得益于该院积极探索公益诉讼内外协同配合机制。近年来,相城区检察院与数十家行政机关展开协作,依托区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平台,大力健全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衔接机制,加强损害公益违法行为线索发现力度。另一方面,通过深入运行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机制,积极、稳妥探索公益诉讼“等”外领域。通过查办刑事案件,加强分析研判,深层次挖掘涉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线索。此外,该院还主动加强检务公开力度,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公开聘任数位人民监督员、人民评议员,参与案件评议、提出意见建议,全面提升检察工作质效。 刘凤琪 王金艳

标签:城区;非法行医;公益诉讼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