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起飞了!”“真神奇,这一飞顶得上我们多少双手!”“科学发达了,种田轻松了!”
5月15日上午,在南京市高淳区漆桥街道漆桥村旁的一大片水田上,一架无人机正盘旋飞行,伴随着机翼高速旋转形成的气浪,一粒粒水稻种子从天而降,均匀地洒在水田中,闻讯围观的村民争相议论,啧啧称奇。
承担无人机作业的是南京市高淳区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去年该合作社开展了无人机水稻直播试验,杂交稻亩均产量达到650公斤。今年他们决定在漆桥种植基地全面推开,2千亩水稻全部采用无人机直播。
水稻直播是不进行育秧、移栽,直接将种子播在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手指下单,轻轻一点,一小时就能干下40亩。”合作社技术员孙新木介绍说,无人机作业前需调试好参数和航线,然后放入浸泡了50个小时的水稻种子,起飞后根据程序设定的路线播种,“传统的人工栽秧一天能栽一亩多,机械插秧一天能插三四十亩,采用无人机一天能播种二三百亩。”
“三夏”大忙人不忙,一台无人机、两三个人配合,二千亩水稻,只需花七八天就能轻松搞定。今年81岁的漆桥村村民孔令森种了一辈子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至今还历历在目,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无人机种田,让他感慨颇多:“真的想不到现在有这么发达,几个人就能种几千亩田。”
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清钻研无人机多年,是当地申领到无人机驾照的“第一人”。“今后除了翻耕用拖拉机,收割用收割机,播种、施肥、治虫、除草等农业生产与管理,都交给无人机打理。”看着刚刚采购来的两台载重40公斤的无人机,魏清说种田也是一种享受。
通讯员 韦东宁 交汇点记者 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