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大丰区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不断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各类人才近悦远来、人才磁场聚势而强,全区共引进大学生1653名、专门人才175名、领军人才51名,其中:“两院”院士1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专家3名、海外高端人才16名。
“走出去+请进来”,招才引智攻势持续升温
组团赴深圳开展“双招双引”活动,大丰(深圳)招商服务中心及招才引智工作站在深圳成功揭牌。围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才流在大丰集聚。
在上海举行江苏大丰(上海)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创新发展对接洽谈会。会上,大丰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协议,合作经费共300万元,该平台将为大丰区“3+3+3”产业提供技术服务,并形成一批创新成果,将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强有力的支撑平台。
在南京举行2020江苏大丰(南京)金融投资说明会,活动期间共签约项目76个、授信总额达245.4亿元,为全区践行新发展理念,大力招引金融人才,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绿色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华夏院士论坛2020大丰”活动作为大丰区“请进来”引才的品牌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韩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顾晓松,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顾东风,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行政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史颖弘出席活动。华夏院士论坛”作为高层次学术交流活动,精英汇聚,群贤毕至,对全区健康医学事业繁荣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建平台+创品牌”,创新创业载体日趋完善
坚持把人才载体平台建设作为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抓手,充分整合各方面资源,打造高端、特色、多样的人才发展平台载体。江苏海洋产业研究院、江苏沿海海外人才交流中心、江苏省大丰留学人员创业园、海洋科教城、风电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新能源淡化海水产业园已形成规模。金风科技风电实验中心建成世界唯一的风电全产业链综合测试平台,将引领国家海上风电产业聚集发展,为将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为盐城市地方标志性支柱产业做出更大贡献。大丰留学人员创业园获批苏北首家省级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中汽试验场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世界一流的第三方智能网联汽车试验场,集聚一批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产业链各环节的核心企业、创新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积极构建国家级智能网联先导区。
目前,全区共建立政产学研联合体400家,拥有省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基地32个,院士工作站5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39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2家。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和功能完善的载体配套,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政策足+自主育”人才集聚高地加速形成
坚持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按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的标准安排人才工作经费,其中50%主要用于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和服务。提档升级人才政策体系,建立高效便捷的人才流动机制,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优秀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引进培育实施办法》、《关于实施“616”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关于进一步鼓励创新创业推进“金丰人才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着力提升政策的普惠性和含金量。
以“海洋经济、飞地经济、旅游经济、城市经济”四大特色经济为主攻方向,引项目、聚人才、强产业,推动产业项目与产业人才同步招引,产业需求与人才需求精准对接。今年以来,共培育高层次人才项目16个、省“双创”团队2个,举办乡土人才培训班11场次,成功入选2020年盐城市乡土人才项目资助7个,获评首批“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培植郁金香种植专家尼可、瓷刻艺人陈银付等乡土人才典型16名。实施“名师名家集聚工程”,兑现“333工程”培养对象奖励资金55万元,共兑现各类人才奖补资金近5000余万元。
组织企业家赴浙江大学参加创业精英人才培育暨创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企业党组织书记到南京、常州等地参加党建能力提升示范培训班,引导企业家们坚持政治引领,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和最新经济走势,提高企业家科技创新能力,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夯实基础。
通讯员 刘成龙臧龙生 交汇点记者 沈佳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