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点滴光亮 “志愿事业”点靓养老服务
2020-12-30 21:2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钱海盈  
1
听新闻

  江南时报讯 61岁的徐国里最近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了:“身边人都说我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年到花甲了。”在永宁张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的徐国里今年3月注册成为南京市时间银行志愿者。刚注册时,对于年过六旬的徐国里来说,与智能手机的距离感是她投入“志愿事业”的第一道坎。“当时我们服务点的站长跟我说,只要你想学习,一定教到你会为止。”通过摸索和学习,现在徐国里已经完全掌握了时间银行系统的服务流程,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接单,还会在上门服务的时候帮助老人下单。

  徐国里告诉记者,做志愿者后,她和社区里的好多老人都成了好朋友。她放心不下服务的对象,至少两天会上一次门,有时候一天甚至跑好几趟。服务对象戴忠贵老人常年多病,徐国里就成了他家的常客,经过徐国里的长期陪伴和开导,原本郁郁寡欢的戴忠贵现在整天笑呵呵的。“可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特别开心,还能为我以后养老存点时间,打下基础。等我走不动路的时候,也会有人上门看望我,和我说说贴心话。”徐国里说。

  南京市时间银行是一种互助养老服务,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记录储存服务时间,年老需要时可提取时间兑换服务。

  时间银行的志愿者中,有很多像徐国里这样的低龄老人。很多老年人退休后不想与社会脱节,希望“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因此加入志愿服务队伍。而时间银行不仅给他们储蓄了养老时间,还让他们重新找到了能让自己发挥优势的平台。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如今已成为志愿服务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今年55岁的田华退休后成了江北新区葛塘街道芳庭社区时间银行的第一名注册志愿者。田华每次上门服务时都会带个小箱子,里面装着测温仪器、血压计、血糖仪,还有一些创可贴之类的小物件。年初,田华加入时间银行,在工作中接触到了杨志年老人。杨志年早年丧偶,65岁患上白内障叠加青光眼,逐渐导致双眼全盲。在长期的半失能状态中,老人深感不便,索性住进了地下室。田华经常上门帮他量血压、测血糖,陪他聊天,一段时间下来,建立起了深情厚谊。现在,老人已把田华的手机号设置成了“3”号快捷键。

  “时间银行的志愿者现在还是以低龄老人为主,但是青年力量已经开始逐渐增大。”南京市级时间银行管理中心主任史秀莲告诉记者,“有很多年轻人,他们上有老下有小,负担很大,还坚持参与养老公益,全凭情怀和热爱,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杨梅是南京市高淳区漆桥街道时间银行服务点志愿者,33岁的她是村上老人公认的贴心“小棉袄”。杨梅一年多前开始从事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工作,是和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驻点社工。今年1月21日,杨梅参加了高淳区时间银行在漆桥街道开展的培训。培训后,杨梅欣然加入时间银行,截至目前已经为老人开展服务近600次,积累了300多个小时的“时间”。“每天早上一起床,我就会打开App看看有没有老人发单。每天工作之余,也会盘算着除了驻点社工工作之外,哪些时间还能去给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杨梅告诉记者,每一次的志愿服务都会让她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鼓楼区时间银行管理机构主任李沪浣大学时学的是环境工程专业,却在毕业后踏入了养老行业。“我在大学假期社会实践时经常去做养老志愿服务。”李沪浣说,正是通过志愿服务,他改变了自己的观念,认识到养老工作的职业价值。李沪浣参与了时间银行前期体系架构等工作,现在,他经常参加培训交流会,去各个服务点介绍经验,致力于扩大时间银行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时间银行志愿服务让更多人了解养老政策和服务需求,让爱心供需对接更顺畅。而志愿者也有可能进入养老行业,成为专职从业人员。”史秀莲表示,未来,将以互助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为起点,将志愿服务拓展到全龄段,打造一个“人人公益,人人受益”的公益生活圈。

  江南时报全媒体记者 钱海盈

标签:时间银行;志愿者;服务
责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