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的田间地头很是热闹,来自塞尔维亚、黑山、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埃塞俄比亚、毛里求斯、乌干达、萨尔瓦多、厄瓜多尔的20名国际青年下田插秧,体验传统农事。在江苏省民政厅派驻金兰村第一书记储东巍的牵线下,这批常州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的留学生们来到金兰村感受乡村振兴发展成果。
储东巍介绍,通过此次校地合作活动,一批合作成果正式落地。“南京艺术学院国际学生研学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南京艺术学院乡村文化振兴党建基地”“常州大学大数据学院来华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常州大学大数据学院来华留学生中国国情教育基地”等正式揭牌,金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蒋仲良被聘为“南京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学生校外实践指导专家”“常州大学大数据学院大学生校外就业创业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常州大学相关教授也被聘为“金兰村乡村振兴咨询专家”。
南京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姚缘介绍,留学生通过实地插秧,感受中国的乡村振兴,将感受融入他们的艺术作品中,用艺术的方式一起参与传播中国好声音。
常州大学大数据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雪琪表示,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将为留学生提供认识中国文化、感知中国发展的平台,为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贡献智慧和力量。
近年来,储东巍肯抓敢干,金兰村的快速发展与变化为资源引进按下了“快进键”。通过党建共建,链接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改造升级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新建村老年食堂;金兰村产的“芳桥阳山荡”大米荣获第七届“江苏好大米”特等奖,上架江苏政府采购平台;坚持走“整村土地流转、统一集约耕作、统一加工销售”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道路,“金兰模式”入选省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成功创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获评2022年度江苏省放心消费创建示范区域、2022年度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社区),通过国家级示范合作社复审并建成无锡市首家“无人农场”。
此外,在宜期间,留学生们还走进宜兴市博物馆、陶瓷博物馆,探寻宜兴陶瓷发展历史;来到利永紫砂博物馆,动手制作紫砂小杯,“沉浸式”体验紫砂文化,感受陶都的国际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