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报纸看点:苏州平江路的历史追溯与传承弘扬
2023-07-19 10:22:00  作者:杨爽  
1
听新闻

  《新华日报》一直关注姑苏第一老街的历史变迁

  7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他说,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2500多年的风雨变迁,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保持着与宋代《平江图》基本一致的整体布局,是苏州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保护区。翻阅《新华日报》旧报纸,“平江路”三个字多次出现,无论是风貌美景,还是人文风情,怎么也说不够。今天,就让我们踏上时光列车,在报史中一览古城老街的历史变迁。

2004年12月30日《新华日报》

  追溯历史,平江是城也是路

  苏州是座古城,是江苏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经几易其名。1962年8月19日《新华日报》头版刊发“苏州见闻”专栏,其中提到:“远在公元前一千二百年左右,苏州原是周代太伯的一个封邑,叫太伯邑。到了隋代,方才有苏州之名。但宋代和元代,又先后改称为平江府、平江路。直到明、清两代,才又恢复苏州旧名。”

  1979年12月26日《新华日报》四版《话说苏州》一文中也写道,“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升苏州为‘平江府’。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平江府为‘平江路’。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平江路为‘苏州府’,苏州之名从那时沿用到今天。解放后,苏州市内划分为三个区,即沧浪、平江、金阊,也是应用了苏州的一些旧名。”

  因城得名,由水闻名。作为街道的平江路何时得此名?翻阅《吴门表隐》等史料后发现,现今的平江路在历史上曾经叫作“十泉里”,因为巷口有十口古井而得名。到了清代乾隆年间,方志里出现了“平江路”的名称。在《乾隆长洲县志》的《长元吴三邑城图》上,的确也能看到“平江路”的标记,其坐落的位置,与今天的平江路几乎一致。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平江图》碑刻上,就有现今平江路这条街道,当时则是苏州东半城的主干道。历代变迁,平江路依然在原址保留了它河路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散发着疏朗淡雅的风格。

2005年5月13日《新华日报》

  历史遗珠,殊荣背后的力量

  平江路曾是苏州的旧称,如今则是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历史文化名街。沿着时光印记走来,平江路所获殊荣不仅于此。据2009年6月12日《新华日报》B03版《苏州平江路入选“历史文化名街”》报道,当年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在北京揭晓,苏州平江路与北京国子监街、平遥南大街、哈尔滨中央大街、黄山屯溪老街、福州三坊七巷、青岛八大关、青州昭德古街、海口骑楼老街、拉萨八郭街10条历史文化名街共同当选。报道还说,“活动评选标准主要包括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保存丰富,保留着较完整的传统格局和独特的历史风貌,具备一定的规模;对原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至今仍维持着其原有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文化活力等等。”

  2009年9月28日《新华日报》A17版《苏州平江路跻身“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跟进报道当年9月27日位于苏州古城核心平江路上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正式揭牌的消息,“平江路从全国近200条街道街区中脱颖而出,成为长三角地区唯一入选者。”其实早在2006年,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就已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这些名誉的获得,离不开苏州市委、市政府对古城老街的保护与整治。

  “早在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就将该街区列为绝对保护区。但由于历史原因,街区内大量古建筑甚至文保单位被占用,传统民居受到很大的损坏,乱搭乱建严重,全街区基础设施差,功能不全,这一古城瑰宝处于衰败中。”2004年12月30日《新华日报》B03版《姑苏第一老街再现水城风情》写道,“1997年,贝聿铭回故乡苏州探亲,专门到平江街区的条条小巷进行考察,对今后的保护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明珠”蒙尘,牵动大师心。2002年至2004年,苏州市启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采取“修旧如旧,保存其真”的修缮方式,通过拆除违建、10类管线入地、铺设石板路、疏浚河道、维修老房子等,共耗资1亿多元,让占地约116.5公顷的历史文化街区再现天生丽质。据报道,当年这项整治工程是由著名的古城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领衔的。

2006年6月6日《新华日报》

  苏州味道,传承于物记于心

  游客们在网络论坛上留言说,在平江路,最能呼吸到“苏州味道”。什么是“苏州味道”?2010年8月13日《新华日报》头版《苏州:转型升级谋定“文化旅游城”》中形容道:“这里悠长的水巷和光滑的石板路一起通向历史的深处,到处弥漫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典气息。整修后的平江路,一家挨一家冒出来很多具有浓郁文化味道的店铺,甚至引来老外扎堆。”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来说,保护是首要的,“激活”是保护整治的关键词。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并不是简单当作文物一样保护着,而是要挖掘它作为城市历史源泉的意义,重塑它的活力,赓续它的文脉。“在平江路,商家即使不直接‘经营’吴文化,苏州味道也会携带着时尚元素扑面而来。”2008年9月2日《新华日报》B4版《时尚平江路,激活千年吴文化》中描述,“艺术桥画廊、文石山房、吴门雅集、伏羲琴馆……在平江路礼耕堂附近120米长的路段内,吴地文化和苏州民间工艺在这里被‘激活’。”

  2006年10月9日《新华日报》A3版一则图片新闻报道了中国历代古织机展示馆在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开馆,“该馆展示了纬车、络车、织布机、竹笼机等20多种古代织机的真品、复制品及模型。据介绍,明清时期苏州平江路一带丝织业兴旺,出现了‘万户机杼’的景象。”如何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发扬光大,平江路上愈发浓厚的文化气息作出了最好的回答。近日新华日报记者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并在2023年7月8日《新华日报》8版《赓续文脉,绣出中国式现代化“姑苏繁华图”》中写道:“笔韵伴琴瑟,秀丝映飞檐。伴随着橹声欸乃,一路走来,平江路上的苏绣、宋锦、缂丝、苏帮菜、制扇技艺、评弹等众多非遗项目,随处可见。这些珍贵的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

  今年6月18日,“平江九巷”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将按照“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理念,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综合性片区。生活在平江路很有福气,“食四时之鲜、居园林之秀、听昆曲之雅、用苏工之美”的“苏式生活典范”定将更加深入人心。

2008年9月2日《新华日报》

标签: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责编: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