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宋词新解(第一集)
2021-01-06 14:37: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钟振振  
1
听新闻

  【钟振振 宋诗新解】第一集

  钟振振,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夜 望

  【宋】寇准

  南亭闲坐欲忘机,望久前村岛屿微。

  数点寒灯起烟浪,江艇应见夜渔归。

  关于“江艇应见夜渔归”

  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作者坐在亭子里远望,隐约中只看见数点寒灯起自烟波,他猜想该是渔人归来了,那末,江艇中的人应当看得见的。写‘夜望’的心理曲折而细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页)

  按: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语序当是“应见江艇夜渔归”。诗人既见“数点寒灯起烟浪”,于是猜想:接下去就该看到江上的小船,那便是渔人归来了。

  这样的句法,诗里很常见。

  如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之“孤城遥望玉门关”,即“遥望孤城玉门关”。王维《使至塞上》之“属国过居延”,即“过属国居延”。

  高适《除夜作》之“故乡今夜思千里”,即“今夜思千里故乡”。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之“青云羡鸟飞”,即“羡鸟飞青云”。

  李益《上汝州城楼》之“今日山川对垂泪”,即“今日垂泪对山川”。

  韩愈《海水》之“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即“非爱海水广,非爱邓林枝”。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之“闲爱孤云静爱僧”,即“爱孤云闲爱僧静”。

  宋王安石《江上》诗二首其二之“趋生我自羞”,即“我自羞趋生”。

  苏轼《戏子由》之“致君尧舜知无术”,即“知无致君尧舜术”。

  陆游《书叹》之“虀盐不给脱粟饭,布褐仅有悬鹑衣”,即“不给虀盐脱粟饭,仅有悬鹑布褐衣”。皆可参看。 写古体诗用这样的句法,主要是为了使诗句峭拔陡健。

  写近体诗用这样的句法,多半是为了对仗与调平仄,但同时也能起到使诗句新奇健挺的作用。 “艇”,轻快的小船,渔人多用它。

  北周庾信《同颜大夫初晴》诗:“香泉酌冷涧,小艇钓莲溪。”

  唐许浑《甘露寺感事贻同志》诗:“云蔽长安路更赊。独随渔艇老天涯。”

  杜牧《书事》诗:“失计抛鱼艇,何门化涸鳞。”

  赵嘏《虎丘寺赠鱼处士》诗:“唯君闲胜我,钓艇在烟波。”

  宋王禹偁《题张处士溪居》诗:“病来芳草生渔艇,睡起残花落酒瓢。”

  苏舜钦《松江长桥未明观鱼》诗:“曙光东向欲胧明。渔艇纵横映远汀。”

  赵抃《溪山晚目》诗:“滩平鱼艇稳,村小酒旗低。”

  梅尧臣《寄许主客》诗:“野云不散低浸水,鱼艇无依尚盖蓬。”

  孔平仲《泛涟水》诗:“秋容入崖柳,晚色依渔艇。”

  王安石《昆山慧聚寺次张祜韵》诗:“百里见渔艇,万家藏水村。”

  皆是其证,可以参看。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

  【宋】梅尧臣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河豚当此时,贵不数鱼虾。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持问南方人,党护复矜夸。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退之来潮阳,始惮餐笼蛇。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关于“贵不数鱼虾”

  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不数,不在其下的意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7页)

  按:“不数”,是轻视之辞,认为某人某物某事不足道、不能与他人他物他事相比的意思。 如王维《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诗:“不数秦王日,谁将洛水同。”是说唐玄宗的这场盛筵,战国时秦昭王的河曲之宴哪里比得上。

  又如苏轼《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裕陵固天纵,笔有云汉姿。尝重《连山》象,不数《秋风辞》。”是说宋神宗文笔高妙,但崇尚《易》等经学,而不屑于写汉武帝《秋风辞》那样的诗歌。

  又《监试呈诸试官》诗:“此邦东南会,多士敢题品。刍荛尽兰荪,香不数葵荏。”是说杭州人才济济,草野之士亦多像兰、荪一类香草,非葵、荏等寻常植物可比。

  又如贺铸《木兰花·东邻妙》词:“卢郎任老也多才,不数五陵狂侠少。”是说自己虽然年纪老大,但才华出众,远非京城中的侠少年们所能相提并论。

  又如杨万里《过扬子江》诗:“天将天堑护吴天。不数殽函百二关。”是说在护卫南方的长江天险面前,屏障秦地的殽山、函谷关根本不值得一提。

  又如陆游《稽山行》诗:“项里杨梅熟,采摘日夜忙。翠篮满山路,不数荔枝筐。”是说越中杨梅远胜荔枝。

  具体到梅尧臣的这句诗,也是说河豚很名贵,远非一般鱼虾可以相比。

  关于“斯味曾不比”

  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斯味句,意谓河豚之味岂比不上蛇与虾蟆。曾,岂。”(同上)

  按:“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云云,是说:蛇和虾蟆虽然模样丑恶,吃了却不会使人送命;河豚这道大餐则完全不同,里面隐藏着无穷的祸患,闹不好就要毒死人的!

  题歌风台

  【宋】张方平

  落魄刘郎作帝归,樽前感慨大风诗。

  淮阴反接英彭族,更欲多求猛士为。

  关于“淮阴反接英彭族,更欲多求猛士为”

  金性尧先生《宋诗三百首》:“为,犹言何为。因为《大风歌》里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语,所以诗里反唇相稽。韩、英、彭被杀的第二年,亦即刘邦还乡作《大风歌》那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6页)

  按:“为”,这里是语气助辞,表示感叹、反诘。

  宋王禹偁《吾志》诗:“于张及不得,安用此生为。”

  梅尧臣《醉中留别永叔子履》诗:“酒酣耳热试发泄,二子尚乃惊我为。”

  又《途中寄上尚书晏相公二十韵》诗:“平生独以文字乐,曾未敢耻贫贱为。”

  苏舜钦《城南感怀呈永叔》诗:“自济既不暇,将复奈尔为。”

  欧阳修《寿楼》诗:“经年无补朝廷事,何用区区来往为。”

  王令《题满氏申申亭》诗:“虽然自奉颇优乐,岂敢兼忽当世为。”

  黄庭坚《书磨崖碑后》诗:“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

  秦观《题騕褭图》诗:“鸾旗日行三十里,焉用逐风追电为。”

  陈造《舟行即事》诗:“但可自适过,尚用悲喜为。”

  徐积《谁何哭》诗:“儿忽舍母去,母何用生为。”

  凡此“为”字,用法略同,可以参看。 这两句是说:韩信、英布、彭越这些“猛士”都被杀了,他刘邦还说“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要搜罗更多的“猛士”呢!

  言外之意是:“猛士”再多,又有什么用?还不够你杀的呢,哪能去“守四方”?

  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既需要杰出的军事人才替他们打江山,保江山,又害怕他们夺江山,故往往起初予以重用,最终则不惜下毒手剪除。此诗就是对封建帝王这种病态心理、残忍行径的绝妙讽刺和无情鞭挞。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载:“十一年……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关中,夷三族。夏,梁王彭越谋反,废迁蜀;复欲反,遂夷三族。(《汉书》卷一《高帝纪》:‘三月,梁王彭越谋反,夷三族。’清梁玉绳《史记志疑》以为当从《汉书》作‘三月’。)……秋七月,淮南王黥布(按:即英布)反……高祖自往击之……十二年,十月,高祖已击布军会甀,布走,令别将追之。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

  可知刘邦还乡作《大风歌》时,英布尚未被杀。注者说“韩、英、彭被杀的第二年,亦即刘邦还乡作《大风歌》的那一年”,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诗歌是文学作品,讲求的是艺术真实,而非历史真实,故不妨说“淮阴反接英彭族”;而诗歌的注解则是学术工作,讲究的是科学性,必须严格地按照历史文献来撰述。

标签:河豚;猛士;高祖
责编:杨春源 王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