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种“奇瓜异果”将一一亮相,一教高下;农机农艺也会纷纷上新,同台竞技;农副产品和旅游线路推出精品,吸引眼球……10月13日,第四届中国江苏蔬菜种业博览会暨谷里街道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召开,活动以“万‘种’业兴 丰‘蔬’谷里”为主题,自10月15日开始一直持续至11月15日,将于10月20日在江宁谷里现代农业产业园举行启动仪式。
江苏省是蔬菜种植大省,也是蔬菜消费大省,蔬菜种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7年以来,中国江苏蔬菜种业博览会已连续三年在谷里街道举办,活动品牌影响力带来的红利正不断释放。今年,谷里街道充分响应“庆丰收、迎小康”主题活动,在种博会和丰收节系列活动中,既要丰富“菜篮子”,也要赚足“钱袋子”。
“一种是长条状,一种是球形,居然都是甜瓜!”走进种博会产品种植大棚,眼前所见让人感到新奇。今年,种博会面向全国征集适合长三角区域秋季推广种植的茄果类、瓜类、叶菜类品种,目前共征集到国内110家科研单位、高校、种业企业的1630个品种参展,较第三届增加近百个。
大棚里,球形的甜瓜叶子黄化程度高,有些果实会裂开;一旁长条状的甜瓜叶子则鲜有黄化情况,果实品相好。“两种都是属于北方型甜瓜,可是否适合在江苏生长繁育,这里给出了‘答案’。”谷里果蔬研究院技术负责人夏彭飞说,这些测评数据将会统一整理挂牌并上传数据,部分品种会被淘汰,只留下适合繁育、推广的品种。
今年,种博会展示基地被中国蔬菜协会认定为“中国蔬菜协会蔬菜科技测试评价中心(南京)”,品牌分量再次“加码”。该中心可以依据相应的测评指标和标准,从品种的类型、植株性状、果实性状和产量等方面对征集到的全部蔬菜品种开展测试评价,更利于筛选适宜推广的优良品种,探索建立标准栽培模式。
农民应该种植什么蔬菜?除了市场需求外,产量高、品质好、抗病强,是最直接的判断标准。在种博会的基础上,建成了种选地、农民选种的“双选”平台,有各品种的详细测评情况,农民可以获得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降低种植风险。
好消息接踵而来,今年一批应用于蔬菜产业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将大放异彩。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相关负责人透露,相较于往年的静态展示不同,今年将把技术摆在“家门口”,现场演示茄果类、甘蓝类蔬菜关键环节机械化生产技术。
谷里街道依托丰富的农业优质蔬菜资源,以历届种博会为媒,极大丰富了南京市民的“菜篮子”,更成为南京蔬菜最新科研水平的展示窗口、南京蔬菜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
如何将“菜篮子”优势转化为“钱袋子”优势,谷里街道一直在探寻新路径。今年种博会与丰收节创新融合,谷里街道做起了“农文旅”的文章。
“今年实现了四大融合,种博会与丰收节实现融合、产品和商品实现融合、节庆与新消费实现融合、产品和产业实现融合。”董红霞介绍,谷里街道作为现代农业主导型镇街,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直在做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活动期间,谷里街道将积极组织联动街道辖区内的农副产品,打造“优鲜谷里”“春牛首”等农副产品品牌,举办“丰收味道”评选活动,进一步扩大辖区内农副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同时,发布谷里田园精品线路和“致敬丰收、决胜小康”南京决胜全面小康摄影大咖采风行暨全民晒丰收摄影大赛活动,整合江宁西部旅游环线资源,将农文旅连为一线,为乡村旅游发展增添人气和消费活力,把旅游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交汇点记者 王世停 实习生 胡明峰
通讯员 尹兴超 胡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