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11月26日,苏州科技金融国际合作发展大会暨第三届长三角数字金融产业国际创新周开幕,会上,举行了第三届长三角数字金融产业国际创新周开幕式暨科技金融“国际会客厅”启动仪式,本届国际创新周包含20场系列活动,内容涵盖金融安全、跨境金融、AI+金融等重点热点议题;科技金融“国际会客厅”将依托苏州科技金融发展基础,加强与新加坡、香港、上海三个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流合作,在四地搭建“科技—金融—产业”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全力促进“产、学、研、投、用”深层次交融。
为抢抓金融改革试点机遇,会上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苏州科技金融工作的若干重点措施》,围绕科技金融组织体系、科技金融产品、科技金融生态等方面提出10条政策措施。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支持新设金融机构总部、金融控股公司,最高给予5000万元一次性支持。支持金融机构总部在苏州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和子公司,最高给予200万元一次性支持。支持新设金融机构一级分支机构,最高给予100万元一次性支持。支持在苏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科技保险支公司,给予50万元一次性支持。健全科技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发挥市级普惠金融风险补偿资金池作用,优先服务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单个产品风险补偿比例最高80%,对符合补偿条件的科技贷款进行“快审快补”。推动科技保险扩面增效:支持开发普惠型科技保险,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提供最高50%的保费补贴支持。对科技保险创新险种产生的损失,最高给予500万元补偿。壮大科技产业耐心资本:支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苏州开展股权投资试点业务,推动总规模400亿元的AIC股权投资基金落地见效。拓宽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建立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评价、知识产权质物收储机制,打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堵点。做优科技型企业服务平台:推动企业科技属性数据依法合规开放、共享、整合。深化科技金融开放合作:依托苏创投国际路演中心,打造科技金融“国际会客厅”。建立科技金融对接机制:支持举办科技金融等领域活动,给予不高于300万元的活动经费补助。加强科技金融人才支撑:深入实施苏州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计划,鼓励金融机构引进科技金融人才。促进科技金融与数字金融双向赋能:支持江苏省数字金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人工智能金融应用实验室组织实施“揭榜挂帅”,最高给予1000万元资金支持。鼓励科技金融等领域创新项目落地苏州,每个项目奖励20万元。
现场,一批金融合作成果落地苏州。工商银行与苏州市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5年将为苏州提供不低于10000亿元的意向性融资服务。国家开发银行、光大银行与苏州市政府签署科技金融专项合作协议,将在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提供科技金融专项支持。华安证券、紫金保险与苏州市政府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总规模达400亿元的AIC基金框架协议签约,一批AIC基金及相关项目、一批金融国际合作项目签约。苏州资产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金服数字集团有限公司、苏州交易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一批科技金融重要平台揭牌。江苏省数字金融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人工智能金融应用实验室发布“揭榜挂帅”重大课题。
工商银行行长刘珺表示,工商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军银行,一直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深化对科技创新内在机理、演化趋势的研判和把握,用好“股贷债保租托”等金融工具,加快构建适应科创特点的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全量产品、全量客户、全链条、全场景的生态系统,全面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工商银行与苏州市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双方深化合作的新起点。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全面做好科技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着力增加投行、基金、股权投资等新型服务供给,撬动更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用好苏州创新的区位优势、要素优势、政策优势,携手各方共同打造科创生态圈,促进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努力为苏州建设全球科创新高地,贡献更多工行力量。
工商银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率先建设科技金融四级联动专营体系,优化科创企业审贷模式,创新服务方案和金融产品,初步形成了“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能力。今年上半年,工行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1万亿,比年初增加近4000亿;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2.1万亿,较年初增加超3300亿,发挥了服务实体经济、赋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作用。苏州市一直是工商银行重点服务、重点支持的区域。未来五年,工行对苏州市的表内外融资投入将不低于一万亿。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同时,统筹集团各机构和综合化子公司在苏州的业务布局,加强对重点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
当天,还举行了科技金融国际合作伙伴计划暨国际组织倡议发起仪式、2024年“金融密码杯”密码应用和技术创新大赛颁奖仪式,发布了苏州市数字人民币预付卡资金监管平台、贸易金融服务平台、金融信息协同平台,以及一批科技金融产品。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