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近几年,如皋医保局结合如皋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现状、群众就医需求等实际,积极谋划了一批“贴得紧”“切口小”“反响好”的创新举措。
2018年1月1日起如皋开始探索实践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截至目前,这项制度已经覆盖到全市123余万参保群众,保障人群从城镇职工扩大到城乡居民,保障范围从重度失能扩大到中度失能、从失能扩大到失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体系和“机构照护、居家服务、照护补助、辅具支持”的长期照护保险服务体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实施,不仅发挥了制度本身的保障功能,还对服务供给侧改革起到了引导作用,推动了整个照护行业向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记者从12月23日如皋召开的“长期照护保险新闻发布会”了解到: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如皋1.57万名重度(中度)失能失智人员享受长期照护保险待遇2.12亿元。失能失智人员中,80 岁以上占61%,年龄最大的111岁(最小的仅3岁),91.5%的人员选择居家待遇。居家上门累计服务62.45万人次,提供助行、防压疮、身体防护等辅具服务8923人次,有效缓解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会窘境。
目前,如皋共有定点居家上门服务公司55家、医疗机构2家、护理院8家。养老机构6家。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实施促进了养老服务产业发展,拓展了就业渠道。截至目前,如皋长期照护保险从业人员2000余人。
为更好地提升照护服务品质,如皋建立了长期照护保险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机制,通过专题讲座、实操比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业务培训,保障长期照护保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如皋健全基本职工、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制度,巩固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困难人群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达83.57%,职工、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并稳定在85%和72.2%,有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牢牢守住医疗保障托底防线。
全市48家医保定点医院、471家定点零售药店均纳入异地就医结算体系。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模式创新,全市医保电子凭证累计激活超过100万人,实现“看病不带卡,只用医保码”,医保服务迈入“码时代”。14个“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部建成,下沉高频服务事项、缩短服务半径,医保服务触手可及。
如皋的长期照护工作被央视等媒体关注报道,同时作为“如皋模式”被省内外多地复制推广。
江南时报 殷再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