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时报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海门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建立“马上办”工作制度,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今年上半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830件,其中“马上办”案件占比40%,及时办结率超九成,帮助群众挽回损失约107.3万元。
简化办理流程。对案情明了,对象确切的法律援助案件当日受理、当日指派,2个工作日内完成诉前准备,最快速度进入实质阶段。独居老人高某被撞伤后,肇事人郭某拒绝赔付。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下,本案最快速度进入实体程序,承办律师就医药费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当日即为高某争取到庭后立即打款12万元的调解方案,并约定其余损失留待鉴定后再行协商。
开启“绿色通道”。法律援助中心立足群众需求,打造服务型窗口,为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未成年人、困难户等特殊弱势群体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便民服务,并针对残疾人、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方便困难群众获得法律援助。被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残疾农民工胡某申请法律援助,援助中心当日为其办理好手续。因胡某行动不便,承办律师主动承担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将员工手册、银行工资流水等一应证据收集到位。经调解,单位限期支付胡某赔偿金5500元。
凝聚部门合力。建立与法院、信访、劳动人社、住建、水利、交通等部门的协调配合联动协作机制,针对讨薪群案,快速成立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专班,就近指派经验丰富的法律援助服务人员承办,为欠薪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维权渠道。徐某等16名工人被所在单位拖欠工资4个月,前来申请法律援助,承办律师凭借充足的准备,庭审中顺利达成调解,约定单位分期支付全部拖欠工资。法援中心在第一次支付期间届满后回访得知,单位并未向受援人支付工资,当即安排承办律师向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调查、蹲守,承办律师成功发现一笔可执行财产,立即向法院报告,法院执行局也及时行动,支付徐某等16人的劳动报酬共计18.5万元。(唐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