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文字的风景里——陈平先生散文集《平淡是真》序
2022-11-29 11:30: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牛淼  
1
听新闻

  等了很久,终于等到陈平先生的散文集《平淡是真》出版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先生的诗和远方恰好在他的作品里。

  认识先生已近20年,虽然很少见面,但却能通过阅读他的文章,实现思想上的交流,一开始偶尔分享几篇博文,到近几年能够在他微信朋友圈里频繁阅读他的散文,从而了解他的为人,以及他对待生活和创作的态度。有人说文如其人,确实,从先生纯粹的文字中,就能读出他是个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人,为此,我曾求证于他的一位挚友,回答说,正是这样。

  先生的作品,坚守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的是生命中的真善美。它抓住了我的灵魂,感动得我忘记了夜深,忘记了眼痛,忘记了疲倦,心里充满了快乐,眼前闪烁着光亮……

  先生的作品,源于深入生活的高度自觉,生活质感很强,大多数涉及亲情和友情,读来有一种熟悉的、亲切的、朴实的、生活的烟火味道,而这种烟火味正是人世间最温情最本来的味道。

  先生的作品是灵魂里发出的声音。每一篇文章选题切口虽小,却能做到以小见大,由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小场景而生出的平实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在先生的笔下却有睿智思考,诙谐生动,意味深长,展现给读者的都是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先生是军人出身,服役期间自是忠孝不能两全。脱下军装后,为了弥补对父母的亏欠,他几乎把所有的假期都留给了年迈的父母。在父母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时候,不嫌烦、不嫌脏,坚持在身旁护理。这是身体力行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典范。先生的行为影响了许多熟悉和不熟悉的人们善待自己的父母,善待自己的亲人。《搀着母亲的手散步》《带母亲看母亲河》《带父亲洗澡》《踏实的中秋假日》《情系面须》便是在一线服侍护理住院的父母时创作的,文章标题即有平淡是真之韵,读起来格外情真意切,让人动容。

  现在定义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房,不是车,不是职务,更不是事业的版图,而是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带有温度的元素,在真正意义上影响或波及到多少人的思想和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先生忠孝兼俱,而且感动了许多人,我认为他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夜泊老宅时,夜晚静谧而美好。席地而坐,陪母亲聊天,真是一种让人羡慕无比的亲情享受。当阳光透过陈家老宅院子里的那棵老枣树,树影横斜,微风掠过,不经意间,吹落了最后一片枣叶,吹皱了不远处水库平静的睡眠,吹醒了老陈家打盹的那只小狗、那只老鹅……世易时移,唯有对脚下坚实的土地,深情不变;唯有对心中淳朴的故乡,长情守候。重回老宅、找寻本真,旧时的老物件承载着岁月的风尘,需要有人让它们重见天日,给路过的旅人缓缓讲述老宅的故事。民爷、培哥、高哥、真哥、三哥、大毛子、小七子、小翠姑娘……都是《守望老宅》《又见老宅》《夜泊老宅》《乡村乐队》里立体、灵动且丰满的人物。特别是盲人民爷为了生存,有遭恨的、甚至是神秘的偷鸡摸狗行为,到后来,却拿出自己吃低保攒下的积蓄,为半路夫妻的老伴再送一程,而且是送到已故前夫身边安葬,这种大度和情怀着实令人动容。在当今物欲横流、人情渐冷的情势下,挖掘出如此美好的故事,其现实的社会意义可见一斑。

  先生走出乡村40余年,老宅之梦是在忆旧,或许,也是为安置心中的那场梦而虚构的。但是,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先生从未离开过老宅,仅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写出我们今天所见的老宅吗?我想一定不能!要写也一定不会是这样子的。因为,寻梦是需要距离的,是要在闯荡世界中经历对亲人和家的思念以及煎熬这样一个痛苦的过程的。

  先生对待儿子的成长观察得十分细腻。从儿子上小学,迈开生命中稚嫩的步履,到长高长大,迈进高等学府,一举一动,一点一滴,无不牵动一颗父亲慈柔的心,那些温馨明亮的细节和场景,无不深藏一位父亲对儿子无言的关注,深深的爱与疼惜。一只小野兔、几只小老鼠、几片桑叶、几条春蚕;一条短信、一盒蛋糕、一个深情的拥抱……其实,《儿子上学了》《儿子没考双百分》《小野兔之死》《桑叶沧桑》《一盒浅蓝色的生日蛋糕》《难忘的温馨 深情的拥抱》的背后,流动着的是父子之间的真实情感。无疑,这些作品是先生送给儿子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礼物。

  先生的散文里有许多颜色纯净的地方,我忘了从何时起开始迷恋和向往那片繁花似锦的阳台,只因这方阳台一年四季给人感动。《阳台恋歌》《赴一场与牡丹的约会》《夏风中的阳台上摇曳着一盆朱顶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先生把阳台上的花草写得这样娇艳欲滴,让本不喜欢艳丽花草的我有了见字如物、心生欢喜之感,从此也开始关注起身边姹紫嫣红的世界。常常站在我家的阳台,不自觉地想到千里之外的那片花草世界。

  《用青春和生命践约母亲的微笑》是开篇之作。先生的母亲不识字,不善于表达,但只需一个瞬间的微笑,就能萦绕着、感动着、鼓励着先生 20多年的军旅生涯,可见这对母子情深,母子默契已经到了不需要言表的地步。同时,先生对母亲爱得深沉,爱得透彻,爱得具体,可见一斑。

  《平淡是真》是压题之作。先生以小见大,从生活中容易忽略的一杯茶、一块表、一双鞋、以及一次田间劳动,道出了一个平凡的哲理:平平淡淡才是真。几十年来,先生行事低调,始终把平淡是真作为自己的人生坚守和不懈追求。

  《人生转场》是灵魂之作。写出了生活的厚度,写出了转场的高度,写出了对亲人的温度,丰沛的情感体悟与深邃的哲思,俯拾皆是,写得酣畅淋漓。

  先生工作 40余年经历过两次转场,终于明白了名利、地位都是过眼云烟,身体健康和身心快乐才是人生的终极追求。先生在《人生转场》中表达了更多人在转场过程中的共同感受,此乃直抵人心,触及灵魂,给人以启迪。我相信,先生“一念放下,万般从容”“集中精力与时间做朋友”“人生最曼妙的风景,就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的人生态度,一定会给正处在转场之中焦虑的人们注入一股平静的力量,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

  一件普通的西装凝聚着爷孙三代情缘。读《父亲的西装》,那位年老的父亲,那位慈祥的父亲,那位玉树临风的父亲,便一直在我眼前晃动。穿父辈的衣服可以留存和延续父母的体温,传递父母对儿孙的良好心愿,这是温度和爱的传承。《童年的草耙》写出了学生时代生活的艰辛和挣扎。特别是搂草时不慎跌倒被扎伤,看青苗的队员竟熟视无睹,让人感受到在那个“极左”时代人性的无情、冷漠和扭曲。作家毕淑敏在《紧握你的右手》里说:“岁月送给我苦难,也随赠我清醒与冷静。”由此,我甚至会羡慕先生因为经历了那些岁月的洗礼,才有了今天的人生海海、独自清欢。

  夕阳下的村落,熠熠发光。黄色的土地、黑色的瓦砖、白色的墙壁,还有那波光粼粼的四百余年大汪塘……就算是冬日,也有着新鲜而柔嫩的颜色,那是年轻的激情和古老的农耕思维碰撞的火花,二者之间的融合,最终酝酿出《乡村乐队》的悦耳篇章。

  我的婆家离先生的老家不算很远,风土人情很接近。有一年我去婆家省亲,刻意在周围转悠了很远、很久,很想靠近先生家的老宅,听听《乡村乐队》的演奏,结果自然是失望而归。因为那一刻我忘了,这样的找寻自是徒劳,那些乡村音乐人早已变成先生内心的投影了。

  感人至深的追忆首先取决于追忆者的人生境遇,或从浮生若梦中省悟,或在徘徊歧路中怅惘。这种省悟、怅惘除了从血液里带来的没落感,还来自对个人、族群、乡土情节的高度自觉。先生说过:“我在一遍遍地讲述同一个故事,那正是我与这个世界的故事。”

  其实,先生的每一篇文字里都有自己的风景,同时给读者附送去无限的想象空间。跟着开篇之作《用青春践约母亲的微笑》走进先生的文学世界,到《十八岁的青春之歌》《守桥的那几年》《藏在家书里的温暖》,慢慢走进他曾经的军营生活,一幅幅画面,一个个场景,极强的真实感,令人身临其境。细读侍候父母的那些文章,以及专门写儿子的成长、写朋友们浪漫的爱情、写与邻里相处的细微之处,无不是一道道独特的风景,这种文字的功能又是图像所难以匹敌的。

  我们企及先生文字里的风景,其实就是在浏览先生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但并没有乏味之感,比如《守望老宅》《又见老宅》《夜泊老宅》《老宅的春天》……看似重复,实则文中“风景”各异、个性独特,看了一篇,必定还想看下一篇,先生文字的美丽和魅力,正在于此吧!

  先生的文字以时间为经,以情感为纬,以心写所感,如春雨润物,如清风拂柳,灵动亦不失厚重,始终有一种从容穿过喧嚣之感,我从他那些静静的、娓娓道来的叙述中体会到生活的五味杂陈,但无论它是如何得酸甜苦辣,先生表现出来的始终都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鞋匠吴师傅》《为我守候》《邻居 202》《彝族女孩 W》《好好生活是大事》《19天就是一辈子》里面叙述的许多人物、故事,特别感人,特别有温度。总之,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让我觉得是真正的文字,都是人生的温暖。所以,读先生的文字,心里很舒服,同时也很长见识。

  先生作文低调,无意争春,羞于名利,按他自己的话说:“这样挺好的,写散文纯属自娱自乐而已。”我想这恰恰是先生平淡是真的灵魂所在。写公文是先生的主业,但闲暇之余写散文有近 30 年的时间,有几篇千字文前后修改了一二十年,仍旧不随意出手。如今,能如此沉下心,“拿捏住”的有几人?这需要的是静下心来的功夫,更需要对文字本身的尊重,对自己作品精益求精的态度。正如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里写的:“要像做最好的靴子的皮鞋匠一样,地道结实的功夫,唯有靠长期的积累而结晶。”

  先生说:“老了,眼睛不好使了。”所以他微信朋友圈的许多文章都是先请我校对后再发表的。我也因此有幸成了他许多文章的第一读

  者。在先生身上,年龄就是岁月的勋章,他将生活咀嚼得有滋有味,把光阴过得踏踏实实,让日子变得活色生香。而这些,靠的不是诗意的想象,而是他那浸透人间烟火的心和热爱生活的态度。

  先生曾经跟我说:“如果有一天把这些稿子集结成册,请你来题写书名和作《序》。”荣幸之余,更有不小的压力。因为我的确是不够格的,既无写作功力,也无任何名气,更加担忧的是我对先生这些文字所表达的思想理解得不够彻底、不尽深刻。而先生却说:“如果请名家、大家来题写书名和作《序》,有违《平淡是真》的创作初衷和核心要义,更重要的是你能读懂我的作品。”于是,我努力地抓住这份荣幸,幸运地徜徉在先生文字的风景里。

  《平淡是真》就是一方底蕴深厚的土地,儒风蔚然,美丽富饶。读《平淡是真》,就是一趟快乐愉悦的旅行,心随景动,情由景生。如果你也是这座城市看风景的人,那么,先生的散文里有最美的风景,他娓娓道来的故事,在等着你来听。

  若,文字可以相依,折一枚千纸鹤,上面写满祝福,祝愿《平淡是真》能温暖着、感动着你,并与你共生辉!

  牛淼,甘肃兰州人,著名美女书法家,在甘肃某电力公司任副总经理,作品曾多次获全国书法比赛和甘肃电力系统书法比赛大奖。

标签:先生;转场;生活
责编: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