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生活:打年货
2021-01-03 18:26:00  来源:江南时报  作者:张建林  
1
听新闻

  张建林

  “打年货”一词不只流行于江南地区。这个“打”字是很生动形象的。不说买年货、准备年货,而要说“打”,我们的前辈实在是用词恰当极了。试想,腊月买年货,既要买全所需要的物品,又要货比三家、价廉物美,所以,置办年货者,要眼明手快,就好比打仗一样。如果出手不快,犹豫不决,就可能买不到好东西。

  至于打年货的时间,也因各家经济情况而有所不同。《淮阴风土记》说:“大抵打年货之家亦有差等:上户不到腊月,色色俱办;中户不到送灶,大致不差;下户挨到岁底,尚有不名一物者。过年,过年,暗里正不知蕴含多少酸辛。”

  需要置办的年货很多,吃的、穿的、用的都有。此时的市场为顺应大众所需,主要以供应年货为主,故有“年市”之称。年货市场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打年货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一般提前购置的东西,大多以能存放一段时间、不易变质的物品为主,如菜场上的南北干货:笋干、香菇、黑木耳、白木耳、粉丝之类。活鱼鲜肉也会买很多,买回家后用盐腌制或酱制。其余新鲜的食品,旧时没有冰箱,只能除夕之前购买。

  所以,农历十二月二十过后,是打年货的高峰期,其中二十八日打年货者最多,称作“轧廿八”。此后的二十九日及三十日上午人也非常多,因为,再不买就来不及了。年三十下午打年货者已不多了,人们都在家中准备年夜饭了。年前两三天时间,菜场上人满为患。

  从乡下到镇上打年货,大都要花大半天时间。很多人都自带几只较大的蛇皮袋,将所打年货放入袋中。一天不够,就只能第二天再上街。

  《江苏岁时风俗谈》一书中有《置办年货》一文,对苏南苏北打年货的情况作了较详细的描述,文中说:

  一进腊月,商店的生意便开始兴旺起来;过了二十,更加拥挤,街道上男男女女,提篮携袋,店门前排着长队,柜台前,“人头上接钱”。店员们辛苦忙碌,应接不暇;店老板招财进宝,喜笑颜开。

  各人家除了购买柴米油盐、鸡鸭鱼肉、酱醋酒菜等基本食料,以及花生、瓜子、糖饵、水果等消闲食物以外,还需要买办绸布衣料,替家中小孩做身新衣,换上新鞋新帽。习惯上家制或购买的年货,还有请香烛、腌咸肉、灌香肠、挂风鸡、舂米粉、蒸糕点、炸炒米等,捎带办些花爆、年画、书写春联的红纸。不可缺少的,还有一块圆圆的蜂糖糕。各人家还趁此时节补充些锅瓢碗碟、淘箩筲箕等厨房事物。一过送灶,家家蒸点心,户户炒花生,大人小孩欢天喜地。还有青年男女趁着过年时节花烛完婚的,更加锦上添花,真是“陪不尽的女儿,过不尽的年”。

  近几年,打年货的习俗似乎有所改变。以前年市人山人海的景象不再。究其原因有几个:一是市场货源充足,不会出现断货的现象了;二是大型超市的出现,对原来的年市也是一大冲击,超市中所有用品应有尽有,一下子就能采购齐全;三是很多家庭都到饭店吃年夜饭,省却了购置年货的麻烦,即使要准备一些,也不必买得很多。

标签:年货;置办年货;眼明手快
责编:滕方